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天下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一真妙体本无二相。前文云。我与如来真妙净心无二美满。斯则心佛众生三无不同也 二明迷妄成异二。一迷真妄起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陶铸镕炼也。范土曰陶。镕金曰铸。圆澄之见既彰。定慧之功更着。故能镕炼安闲闪现无尽。故云善现 五色究竟天
立即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此经家叙。佛答阿难七趣已竟。庆喜既默。众又无辞。合住说法。故云将罢法座。然禅发境地。非统统智孰能知之。若不与说。末代修行遇此难敌。故再凭几显悲深也
若在舍心。舍厌成绩。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初二句蹑前也。舍心有二。一有顶。二无想。若于有顶。用无漏道断有顶惑。销碍入空。此是乐定那含。即定性声闻也。若于广果无想。用有漏道伏惑入空。亦名舍心。即凡夫外道也。以此二天俱在舍心共一地故。觉身下正明此天。销碍之言亦通前二。然行人厌患色法。如监狱。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破于色法。过于统统色相。灭有对相。不念各种相。入无边空处。心与虚空呼应。名为空处定 二识处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哀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 智论所说。此比丘者。不广寻经论。师心修行。无广闻慧。不识诸禅三界职位。但精勤不息。证得初禅谓是初果。乃至四禅离八灾患。便谓已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者此云无生。我已证得无生果。已离三界分段存亡。所作已办。更不学习。至无常时。四禅中阴见有生处。俄然起谤。我闻罗汉已得无生。本日云何更有生处。若如是者。佛说罗汉并是虚妄。故知无有得涅槃者。由此起谤决定邪见。天中阴灭。堕阿鼻狱 三敕听许说
驰名鬼伦。知名天趣。有无相倾起循环性 结轮转也。鬼伦天趣。略举四恶三善之二也。有无相待互成倾夺。升而复坠。有轮无初 三显正修行
阿难。如是天国饿鬼牲口人及神仙天洎修罗 结指诸趣
阿难。不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产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杀盗淫三随人别造。名各各私。所造攸同。故云同分。业苦相对必无整齐。故云定处。即所感处也。既称为妄。云何有因。故无寻究。此即结答前文为有定处为复天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之问也 二劝除断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此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初句结前空处。次句破空入识。销碍之无亦亡。故云无碍无灭。此即唯观于识。以破于空也。此中下正释。唯留赖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识更相互依。定性愚法全不知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细者即第六识。今留一半缘识之分。不留缘色空分。故云半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缘。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时。厌患虚空无边沿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呼应。故名识处定 三无统统处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产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湎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由不照实知真如法一。妄认所明。别离既生。从妄积妄。故云不了等。当知。修禅观人不达此门。或空处。或无统统处。或非非想处。动经六万八万大劫。身心寂灭报尽还堕。总名长命天难。佛口亲宣。那不明信。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 七修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