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楞严经疏 > 第40章 (40)

我的书架

若于舍心发明聪明。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转意大阿罗汉 此正明转意也。若于有顶禅中。故云舍心。发无漏智。顿断上界四地三十六品俱生烦恼。便证无学。仍又转意向大乘道。更不入于空识等处。以无上地惑故。然转意入大。有深有浅。但随破惑有深浅耳。此类还是乐慧那含。故得慧光圆通便出尘界 二辨入者类殊二。一别明四天四。初空处

十方天下妙见圆澄。更无尘像统统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十方天下独一舍心。照了奥妙。圆遍澄寂。故云妙见圆澄。尘像慧障也。沈垢定障也。杂修上品。无漏功着。定慧障亡。故能妙见。圆澄十方天下。名善见也 四善现天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沿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 此标也。有便是色。顶即究竟。色于此住名色边沿。二岐路者。一出三界路。即转意人所覆二入无色路。即定性人所履。若凡夫外道既不入此五天。即从广果无想二天而入。不在此二所履之限。以下自知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初二句指所依体。初句双标。识性者标有细想也。不动者标无粗想也。次句转释不动义。前无统统处。犹用心穷研。令不缘识心与无统统法呼应。今此一天。研穷心灭。伏令不动。故云以灭穷研。于无下正释行相。是依此识不动之处。故云于无尽中。辨为非想。故云发宣尽性。虽见尽而识在。故云若尽非尽。虽见在而不起。故云如存不存。由此义故名非想非非想也。此即第六识粗想不起。仍有细分及赖耶流注不息。故约此义以立其名。准俱舍云。前三无色从如行得名。此有顶地约当体立称也。行人入此定时。厌患无统统处想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统统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心与此法呼应。故云非有想非无想也 二总辨二类

立即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此经家叙。佛答阿难七趣已竟。庆喜既默。众又无辞。合住说法。故云将罢法座。然禅发境地。非统统智孰能知之。若不与说。末代修行遇此难敌。故再凭几显悲深也

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转意钝阿罗汉 即从色究竟天。舍厌成绩。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者。既不能发明聪明顿断上惑成无学果转意向大。即以无漏圣道渐次厌舍。随定感果。生此四天。受劫数报。方断有顶地惑成阿罗汉。故名为钝。言不转意者。且约对前利根者说。非毕竟不回。已如前说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便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促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四空天人容是业报。彼四天王便是权化。以入大乘首楞严定为欲游戏四禅四空诸禅三昧成佛变乱。问前四禅王亦是权化。通凡夫耶。答四禅天王必兼凡圣。如前文说。五不还天四禅天王独占钦闻不能知见。此约一分凡夫所说。故知兼二也 二结示

推荐阅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陛下你退位吧,太子他杀疯了     贞观大闲人     霉运阴阳眼     戏出郧阳     超级土豪特种兵     极品贴身狂医     鬼医嫡妃     东北灵异秘谈     天命销售员     星空剑豪     重生在穿越者故乡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