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思摩虽也是阿史那氏所出,但却非突厥汗室嫡派,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擒,连带着降唐的阿史那氏后辈另有很多,比阿史那思摩更有资格做这个突厥可汗的也大有人在,但李世民偏生要封阿史那思摩为汗,看重的便是阿史那思摩的性子和他在突厥汗室中的职位。
次日,定襄城外,李恪带领并州多数督府三万边军才至,阿史那思摩率两万胡骑早已在定襄城外等待。
阿史那思摩赶紧起家,自李恪的手中接过圣旨,谢恩道:“臣阿史那思摩谢陛下恩赏。”
苏定方乃李恪亲信,身边又无旁人,措告别事天然随便些,倒也不必太多顾忌。
苏定方道:“如此说来,阿史那思摩倒是陛下布在漠南的一步妙棋了。”
“门下:於戏!突厥部众,代居戈壁,元戎才举,龙城克定。三部种类,十角酋渠,咸袭冠带,俱为臣妾。朕光宅六合,亭育万品,爰降大造,存其亡国。既复故庭,乃树君长。惟尔右武候大将军、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度量明远,识用宏通,忠孝之节,简於朕心,明智之材,重於蕃落。朕用是命尔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传之子孙,为唐藩屏...”
“莫不是漠南败北,连失诺真水和白道川,定襄城被围之事触怒了李世民,特命李恪问罪来了?”阿史那思摩的内心顿时“格登”了一下,本身在心中暗自思忖了起来。
阿史那思摩所思,也不无事理,毕竟阿史那思摩奉旨驻守漠南,可他到漠南不过数月,便受薛延陀入侵,乃至几乎丢了定襄城。
李恪和苏定刚正在说着,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定襄城下。
跟着李恪的声音一字一句地传入阿史那思摩的耳中,阿史那思摩脸上的讶色更加地重了,他没想到,他等来的竟然不是李世民问罪的圣旨,而是册封他为突厥可汗的圣旨。
苏定方担忧道:“阿史那思摩行事如此,将他放在关外,独镇漠南是否会有些不当,毕竟定襄城控扼阴山南道,如果丢了,危及河东啊。”
实在关于漠南之地的安设,朝中一向争议颇多,不过大多数朝臣都是持一个定见,那就是划漠南之地为都护府,归入唐治。阿史那思摩从未想过,他身为突厥降将,有朝一日李世民竟会册封他为可汗,将他封于突厥故乡。
李恪虽是并州多数督,楚亲王,论及官位、爵位和圣眷,都远在阿史那思摩之上,绝非阿史那思摩可比,但阿史那思摩直奉皇命驻守定襄城,镇守漠南,不在李恪麾下,若非漂亮设占了诺真水,是为阿史那思摩渎职,李恪也调不动他。
苏定方的话听着虽似是有些在挑阿史那思摩的刺,但说的却也不无事理,定襄城伶仃于塞外,依山而立,如果漂亮设折头重返,趁着阿史那思摩出城之机率轻骑突袭定襄城,突厥胡骑不是薛延陀的敌手,定襄城必失。
跟着李恪的一声令下,并州多数督府以下为之风动,不太短短半日,便在云州城外集结了三万雄师,开赴北上。
李恪道:“不止是对父皇,对本王而言也是如此,父皇命本王经略河东,图谋北事,有如许一个听话的突厥可汗在,本王行事也会便宜上很多。”
李恪道:“阿史那思摩降唐数载,心气早已被磨平了,他不是周亚夫,他麾下的突厥胡骑更不是细柳精锐,怎敢将本王据于门外。”
【看书福利】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李恪翻身上马,缓缓地走到阿史那思摩的身前,并未将他扶起,反倒是从身边定北背负的革袋中取出了一卷圣旨,抬手举起了圣旨,朗声道:“本王乃并州多数督、楚王恪,本王奉父皇圣喻传旨,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并突厥部众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