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战打不得,如果突厥与大唐一旦开战,全部关中都将遭到涉及,没有二十年的时候,恐怕都缓不过劲来。”就在李世民犯难的时候,侍中高士廉又起家,对李世民道。
高士廉道:“遣质子一人,可救关中百姓百万,陛下乃天子,此中短长,还望陛下定夺。”
殿下温馨了半晌,兵部尚书杜如晦起家道:“间隔长安比来的并州都督李勣所率四万雄师据此另有五日路程,如果明日与突厥开战,我大唐能战之兵不敷三万,恐怕难以言胜。”
迷惑的不止是李世民,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繁看向了进殿通报的内侍,面露不解之色。
毕竟跨马扬刀,平田野战是突厥所长,在田野,三万唐军与二十万突厥甲士数实在相差过大。
内侍闻言回道:“蜀王有言,求见之事正与突厥合盟有关,故而再三命奴婢通传。”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无法地叹道:“家国天下,如之何如?”
情势如此,这一仗该不该打,能不能打,大臣们清楚,李世民更清楚,只是李世民爱子心切,未到最后关头,他仍旧抱有幸运罢了。
李世民道:“山中猛虎虽毒,尚不食子,朕若为之,难道甚与猛虎?”
“臣觉得眼下乞降方是上策。”高士廉洁知这么说会恼了李世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李世民此事心中正被突厥之事搅得心烦,而李恪这般年纪又能有甚么要事,李世民当即摆手道:“你去奉告蜀王,朕正与百官参议突厥之事,临时得空他顾,让他回宜秋殿歇着,晚些时候再来见朕。”
前来传话的内侍昂首看着李世民,照实回道:“蜀王只言有要事求见,半晌担搁不得。”
褚亮乃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资格倒是不低,可论官职,却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太子舍人,与在坐的世人底子难以并列,乃至算是一个小人物,人微言轻。
可凭城恪守绝非李世民的目标,若欲守长安,李世民只需紧闭城门,收缩关中兵力入长安便可,又何必犯险出城与颉利和谈,李世民不止要保长安,他更要保全部关中,要保三百万关中后辈。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的答复,看了看上面坐着的李靖,问道“药师(李靖字),朕若以你为帅,统领全军,你有几成胜算?”
并且李世民自幼参军,历经百战,与军略亦是卓绝,李世民自问纵是他本身挂帅,他的掌控也不会再多了。
立于殿下的褚亮,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晓得,李世民已经从内心做出了让步,他只需再稍稍地推上一把,李恪为质之事便板上钉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