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李元昌的话反倒叫李世民有些动心。
李世民本来最为属意的便是李恪,因为李恪曾往突厥,与突厥人非常熟悉,李恪可谓最好人选,但若遣李恪,李世民却又有些不肯。
李元昌几近没有任何的踌躇,当即入宫面圣。
李元昌刚入宫,正时候盯着的李恪已经获得了动静,李恪虽不明李元昌入宫所为何事,但在这个节骨眼长进宫,李恪也不难猜出来。
王玄策道:“汉王同太子一贯走的极近,臣觉得此事或与李元昌脱不得干系,李元昌便是殿下的破局之点。”
“陛下,汉王求见。”立政殿中,李世民方才批阅完本日各地呈上的奏章,正得了闲,逗着小兕子耍闹,常涂俄然入内,对李世民道。
李元昌常日忙着玩乐,又决计避着李世民,李世民鲜少在宫中见到他,故而有此一言。
而王玄策所谓的“等”自也不是毫无目标地坐等,而是他在等朝中高低,宗室表里对此事的反应。
等,仿佛已经成了李恪独一能做,他现在能够等候的就是事情呈现转机。
李元昌很有文采,擅丹青,擅行书,算的是宗室中可贵才子,但其为人却非常放荡,乃至仗着李渊的宠嬖一度横行长安坊里,若只是沉沦青楼之所便也罢了,这倒也算不得甚么大事。
一举两得之事他岂能不动心,就在李元昌得知李世民命宗正寺择选适龄宗亲的时候,他便坐不住了。
爱子少年时便曾为质北上,此时若再命他北上,不得还朝,父子至此天各一方,不得相见,李世民实在不忍不舍。
“先生是要从李元昌动手?”李恪听了王玄策的话,不解地问道。
李承乾所设乃阳谋,李恪不得不接,可却又无从接起,李恪想破局,自不轻易,李恪思虑好久,却始终难觅良策。
李世民看着李元昌的模样,仿佛明白了过来,李世民的口谕刚下不久,李元昌便来此,多数也是为了此事。
只为此事,李世民便经常收到监察御史弹劾的奏章,但李世民却也拿他没有太好的体例。
李世民之言一出,满朝高低不成能古井无波,而只要有人能站了出来,哪怕怕只是一丝波澜,灵敏的王玄策便能觅得良机。
李世民看着李元昌,猎奇地问道:“七郎是想外放州郡,安民一方,还是想统兵出征,靖平边线?”
李世民问道:“七郎本日不陪着太上皇,怎的得空来朕这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