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而言之,门下省便有检查诏令,乃至封驳圣旨之权,特别是自打魏征入主门下后便更是如此。
“朕祗膺大宝,钦承景命,励精治术,安辑夷夏。九服同轨,六合一家,日月所临,无思不平。岂伊人力,天实赐之。疆理都邑,襃锡亲贤,与夫懿戚元功,共享其利。自我作古,不必专依前典,允今约古,隆基垂统。世禄传家,足以载德;图身厚己,足以竭诚。
李世民一封“令宗室勋贤作镇藩牧诏”由岑文本挥笔一蹴写就,而后便依朝例,下发至了门下省。
分封之说本就反面眼下局势,魏征反对的声音最大,此时如果魏征在京,毫无疑问的,魏征必不会太顾及李世民的面子,将此封奏疏直接封驳。
不过眼下魏征正奉圣旨巡狩淮北,不在京中,天然无从封驳圣旨,这个担子便落在了旁人的身上。
此时的长孙无忌已是骑马难下,只得硬着头皮道:“玄龄说的极是,现在最紧急的当是门下封驳此诏,而后我即是明日朝堂之上禀明此事,请陛下撤销分封之意。”
若行郡县之制,处所各郡县官员皆为臣子,是为文臣治国,可若行分封,那各处所郡县可就是以皇子为尊,宗室治国,便是天壤之别。
温彦博和长孙无忌俱为朝中重臣,二者相争,于事无益,此时身为尚书左仆射,诸相之首的房玄龄站了出来,房玄龄道:“此事相争无益,眼下当务之急乃是上禀陛下,请陛下收回成命。”
当李世民的诏令送到高士廉手中时,高士廉不由眉头紧蹙,一下子犯了难,他拿着门下省的大印在手中,印准也不是,不印准也不是。
天然国有常奉,民获其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德行可称,忠节明显者,宜令作镇藩部,宣条牧民。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酬勤报效,仍宜有差,宜令所司,明为条例品级,具以奏闻。”
长孙无忌哪怕再想助李承乾稳住帝位,但他也是文臣,他毫不会在此时站错了队。
“不成此事决然不成,分封之事伤民误国,岂能行之。”高士廉之言方落,正厅中便已有很多性子暴躁些的大臣叫唤了出来。
凡大唐帝王圣旨,发至朝中,皆有一套规程,由中书省写就,而后加盖天子玺印,交由门下省,由门下侍中核验,如果无误,则可加盖门下省官印,交由尚书省依旨行事。
高士廉思虑了好久,终究还是退了一步,请三省,六部,宗正寺及御史台各部首要员速至门下省议事,他要行门下推廷议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