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十二章 门下驳诏

我的书架

高士廉思虑了好久,终究还是退了一步,请三省,六部,宗正寺及御史台各部首要员速至门下省议事,他要行门下推廷议之权。

自晋亡以后,天下便废除分封,多行郡县,尔来两百余年矣,现在李世民再提此事,还下了圣旨至门下,他们岂能不惊。

魏征廉洁,更兼刚强,自打他贞观六年代王珪为门下长官侍中以后,封驳李世民的圣旨便成了家常便饭。

分封之说本就反面眼下局势,魏征反对的声音最大,此时如果魏征在京,毫无疑问的,魏征必不会太顾及李世民的面子,将此封奏疏直接封驳。

并且就算分封的藩王各个都是贤达之辈,但藩王之下分郡王,郡王之下分国公,如此分封下去,每年光是朝廷养着这群藩王家室,便是一笔庞大的开支,长此下去,朝廷必然财务不支。

温彦博脾气刚正,当初身陷突厥,在阴山苦寒之地苦熬了两载,硬是撑了畴昔,如许的人又怎会害怕所谓权势。

高士廉没有魏征的那种魄力与果断,他在这个时候选的路只能是求稳。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存眷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支付!

他若印准了,届时诏令下发至尚书省,天下分封,将来如若生乱,他便是检查不明,可他如果封驳,那李恪就藩扬州又算得了甚么?朝务不是儿戏,他如果封驳了此诏,门下省便是当着满朝文武在打本身的耳光。

“朕祗膺大宝,钦承景命,励精治术,安辑夷夏。九服同轨,六合一家,日月所临,无思不平。岂伊人力,天实赐之。疆理都邑,襃锡亲贤,与夫懿戚元功,共享其利。自我作古,不必专依前典,允今约古,隆基垂统。世禄传家,足以载德;图身厚己,足以竭诚。

长孙无忌哪怕再想助李承乾稳住帝位,但他也是文臣,他毫不会在此时站错了队。

换而言之,门下省便有检查诏令,乃至封驳圣旨之权,特别是自打魏征入主门下后便更是如此。

长孙无忌被温彦博当着世人的面提了出来,那里还容得他再杜口不言。

李恪外镇,可安定李承乾太子之位,当然是长孙无忌所愿,但如果是以而生分封藩王之事,那便更非长孙无忌情愿看到的了,现在的长孙无忌恰是身陷两难。

当满朝要员自高士廉口中得知此事事,顿时满座哗然。

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虽重,李世民的这类圣旨却也一样重如泰山,乃至直接干系了江山安稳与否。

当李世民的诏令送到高士廉手中时,高士廉不由眉头紧蹙,一下子犯了难,他拿着门下省的大印在手中,印准也不是,不印准也不是。

高士廉乃长孙无忌母舅,和长孙家好处攸关,自也与李承乾的太子位好处攸关,高士廉也盼着李恪外封扬州,永镇淮南,等闲不得返京,如此一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才算是稳如泰山。

“不成此事决然不成,分封之事伤民误国,岂能行之。”高士廉之言方落,正厅中便已有很多性子暴躁些的大臣叫唤了出来。

御史大夫温彦博当着众臣的面,对长孙无忌问道:“准楚王封藩扬州,世镇淮南之事本就是错缪之举,当初此事长孙司空但是一力赞举的,却不知眼下长孙司空又有何良策?”

门下首官为侍中,而省中常设侍中两人,一为侍中魏征,二为检校侍中高士廉,魏征若在,这门下费事自是由魏征做主,可现在魏征不在,主事之人便成了高士廉。

更何况,如果各地分封藩王,藩王便掌军政之权,而所封藩王行事品德又大多良莠不齐,不免生乱,轻则百姓刻苦,重则社稷颠覆,岂能稳妥。

推荐阅读: 大唐剑歌行     笑傲空间     美利坚资本贵族     新蜀山传     医品太子妃     万倍增幅系统,朕的帝国无敌了     红颜沐剑雨     给我尝一口好吗     申城鬼事     我在豪门敛财百亿     遍地痴汉惹人苏     变身反派少女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