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七章 蜀方

我的书架

杜如晦为官勤奋,事必躬亲,在朝野表里颇多赞誉,可谓古之少有的贤相。

孙思邈忙道:“扁鹊中年时游学天下,曾至蜀地,也许殿下口中的药刚恰是扁鹊曾用,而后失传的也未可知,还望殿下直言相告。”

莫非他们二人曾有仇怨?

孙思邈闻言,当即道:“这个无妨,老道可随殿下同返长安,待殿下回弘文馆寻了此书,看了以后再奉告老道便是。”

李恪只得道:“真报酬医,杜相也为医,只不过真人医的是人,而杜相医的是国,所谓医者仁心,杜相于国有功,真人若能救他,便划一救了很多百姓,真人何不随我走这一趟呢?”

为医者,岂有不知神医扁鹊的。

既然孙思邈为遗泽后代,留在终南山中一心著书,那李恪何不就投其所好,用药方来与孙思邈买卖,要他去往长安救人?

李恪问道:“小子曾在弘文馆藏书阁中看过一册先秦古籍,古籍中曾记录东周神医扁鹊之事。书中写到扁鹊之时还曾提及扁鹊曾经用过的一道药方,此方竟是以蜀椒为引入药,专治痛风之疾,不知可有此事?”

孙思邈闻言,只当李恪当真有甚不明之处,因而道:“殿下但请直言,老道必知无不言”

本来三年前孙思邈就曾为杜如晦确过诊,要杜如晦埋头疗养,但杜如晦官拜宰相,亦非渎职之人,诸多冗务加身,杜如晦想要抽身谈何轻易,此事就算李世民同意,杜如晦本身也闲不下来。

因为杜如晦已然爵封国公,食邑千户,就算他挂印去官,平生还是可保繁华,杜如晦放不下的不是官职,而是他们君臣一同打下的大唐江山,是天下百姓。

在这一刻,李恪的脑海中俄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明知将死,杜如晦还是操心国事,一刻放不动手中的政务,如许的人难道就是这诗中所写的模样吗?

孙思邈叹了口气,回道:“三年之前,老道曾奉皇命入宫,在宫中曾见过杜相一眼,当时老夫便曾同杜相说过,他累日劳累,心血早已过透,若不细心调度,寿命便在五年以内。现在看来,杜相并未曾把老道的话听在内心,反倒变本加厉,本来五年的寿命竟只三年便耗损殆尽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孙思邈不知李恪为何俄然会这么问,但还是照实回道:“老道才疏学浅,岂敢言著书二字,老道不过感人间方药本草部秩浩繁,如果病者生患,匆急间求检不易,恐误了诊时,这才耗半生寻得各处良方,删繁去复,一一考证,将他们汇于一册罢了。”

孙思邈谦善道:“殿下言重了,老道不过采世人之长,做些整编之事,当不得殿下盛赞。”

杜如晦回绝了孙思邈,不肯去官随他修道,倒也不算因为妄图繁华。

李恪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真报酬何不肯救治杜相?”

李恪道:“小子虽幼年,却也从不虚言,小子所言每一个字句,均起自本心。不太小子虽为从医,但于医道却也有些兴趣,正有一个方剂想向真人求证。”

李恪道:“既然真人也知杜相之疾,想必已有腹稿在胸,真人何不随小子回京,救杜相一命。”

李恪问道:“那真人既去长安,杜相的病?”

李恪对孙思邈问道:“小子听闻真人现在药庐著书,以此留一身医术于先人,却不知真人的医书著地如何了?”

不过孙思邈性子也倔,他已认定了杜如晦本身求死,救之无用,李恪想要压服他实在是难比登天,李恪无法,只能想了其他的体例。

李恪本来觉得只要他说出了杜如晦的名字,孙思邈自当乐于援手,可大为出乎李恪料想的当李恪说出得病之人是杜如晦时,孙思邈竟决然回绝了。

推荐阅读: 羁绊     混沌丹神     龙破苍穹     万界丹尊     鲜妻甜爱100度:大叔,宠不够     顾少的天价绯闻妻     倾世医妃:世子轻点疼     全世界都不如你     我当娱记那些年     下山:徒儿,我教你这样看凶兆的     代嫁宠妃(重生)     我能不能不爱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