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问道:“仁贵在辽东十载,想必对辽东事非常熟稔,不知仁贵是甚么意义?”
接着,薛仁贵朝着李恪行了一礼,道:“对非常之人,当行非常之事,若非如此,三韩百年难安,末将愿挂帅东征,为陛下完整扫荡三韩隐患。”
弘治十七年,大明宫。
薛仁贵闪过一抹狠厉,道:“以往末将镇辽东时三韩人便是如此,本日战,明日和,后日再战,战和不一,狡猾不堪,还自发得机灵,绝无信誉可言,以是三韩王室不成信,要完整安定三韩当用雷霆重典,不成行怀柔之策,非杀地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三韩之人不会完整归心。”
李敬元道:“大将军要大开杀戒,可曾考虑过陛下的态度,如果辽东血流漂橹,天下人又如何看陛下,陛下乃仁君,你安敢如此?”
李敬元的话给李恪带了高帽子,要用仁君之名框住李恪,不过薛仁贵也早有应对,回道:“末将在辽东杀人,自是末将的事情,于陛下何伤。陛下只需在末将荡平停滞后再行仁政,到时天下人都只会记念陛下仁德,至于其他的骂名,那都是末将的。”
新罗归唐已二十载,一朝背叛,竟连多数督刘仁愿都为新罗人所杀,实是国中丑事,固然时候已晚,然唐皇大怒,下特旨,夜诏三省宰相,六部要员和在京的三品将领入宫觐见。
刘仁愿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上官仪身为兵部尚书天然难辞其咎,可谓渎职,现在被李恪劈面责问,上官仪的神采也丢脸到了顶点。
李恪看着薛仁贵出列,看着这位跟从本身半生出世入死,忠心耿耿,军功赫赫的亲信爱将,脸上的神情更是和缓了很多。
薛仁贵道:“此番金恺元做乱,勾搭很多旧三韩王室,连累甚广,于我大唐而言又何尝不是个机遇,正可趁着这一次高低彻查,将三韩王室斩草除根。”
薛仁贵不愧是李恪的亲信爱将,薛仁贵的话,一下子就说进了李恪的心窝里。
薛仁贵是李恪的亲信,他在辽东的所思所想所做向来都是贯彻李恪的意志,他在殿中所言也是一样。
王玄策是老臣,他都开口给上官仪讨情了,李恪自是要卖这个面子的,李恪抬了抬手,表示上官仪起家,而后对王玄策道:“玄策所言极是,新罗国亡已二十载,然其王室复国之心不死,实为大祸。”
李恪道:“仁贵所言极是,我大唐仁德,于三韩行宽仁之政,然其国人却以我大唐良善可欺,背叛之心不死,杀我大将,侵我国土,实在可爱。”
薛仁贵的意义,李恪清楚,李恪思虑了半晌,道:“宰相、兵部另有薛仁贵留下,其别人先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