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问道:“天下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或权贵以后,或世家之子,三郎都没有瞧上,为何偏却相中了骆宾王。”
谨言新书《北宋月明》已经公布,但愿大师多多支撑,帮手投投保举票!
朱雀门上,就在高阳回望的方向,李恪正站在宫城之上凭墙而立,远远地看着出嫁的步队。
半晌以后,李恪便看着出嫁的步队已经渐渐消逝在了视野中。
高阳说完,轻叹了一声,转过身去,渐渐地掀起马车的后帘,最后望了眼朱雀门的方向。
女子出嫁,是要离家了,固然公主府相距宫城不远,但到底是与以往分歧,兰心跟在高阳身后也有些年初了,看着高阳的神采,也晓得高阳此时的内心所想。
弘治二年,长安城,延康坊。
高阳的驸马不是旁人,恰是去岁被李恪任为公主讲学的殿中侍御史骆宾王。
对于这个话题,李恪不肯赘述太多,只是点了点头。
新书推行:
“殿下出嫁好大的场面,想来就是当年皇后嫁给陛下时也没有如此场面吧。”出嫁的马车里,贴身侍女兰心偷偷地看着马车外的场面,赞叹道。
武媚娘晓得李恪的性子,也最会开导,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竟笑了出来,道:“委曲倒是不会,高阳的性子可不是受得了委曲的人,更何况这驸马还是我亲身选的,靠得住。”
李恪道:“何事?”
李恪道:“高阳已经到了,我们也筹办畴昔吧。”
武媚娘天然不晓得李恪的顾虑,听了李恪的话,只是道:“三郎说的也是,天下才俊虽多,但能的岑相青睐的却少之又少,想来确是良配。”
武媚娘欣喜道:“高阳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搁在平常百姓家早该嫁人了,更何况延康坊也不远,三郎如果想了,随时都能传进宫来相见的。看三郎这幅模样,如果旁人见了,还觉得高阳在外受了多大委曲似的。”
“小妹出嫁,三郎但是不舍了?”在李恪的身边,皇后武媚娘看着呆望入迷的李恪,问道。
兰心当即道:“殿下这话说的可就外了,陛下只殿下这么一个远亲小妹,向来都是捧在掌心的,谁敢骄易了去。就是殿下出嫁了,回宫也是便利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