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42章 谷水(3)

我的书架

《尚书·禹贡》、太史公《禹本纪》云:导渭水东北至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地理志》曰:沮出直路县西,东入洛。孔安国曰:漆、沮,一水名,亦曰洛水也,出冯是符《禹贡》、《本纪》之说今水自直路县东南迳燋石山,东南流,历檀台川,俗谓之檀台水。屈而夹山西流,又西南迳宜君川,世又谓之宜君水。

谷水又东,注鸿池陂。《百官志》曰:鸿池,池名也,在洛阳东二十里。丞一人,二百石。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东西横塘,水溜迳通。故李尤《鸿池陂铭》曰:鸿泽之陂,圣王所规,开源东注,出自城池也。

沮水

甘水出宏农宜阳县鹿蹄山。

谷水于城东南隅,枝分北注,迳青阳门东,故腐败门也,亦曰税门,亦曰芒门。又北迳东阳门东,故中东门也。又北迳故太仓西。《洛阳地记》曰:大城东有太仓,仓下运船常有千计,便是处也。又北入洛阴沟。谷水又东,左迤为池。

甘水

昔韩欲令秦无东伐,使水工郑国间秦,凿泾引水,谓之郑渠。渠首上承泾水于中山西瓠口,所谓瓠中也。《尔雅》觉得周焦获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

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礻殳祤县北,东入于洛。

《山海经》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盖自北而南矣。《开山图》曰:丽山西北有温池,温池西南八十里,岐川在杜陵北。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潘岳《关中记》曰:关中有泾、渭、灞、浐、酆、鄗、漆、沮之水。

又东,右出为方湖,东西一百九十步,南北七十步,故水衡署之地点也。谷水又东,南转,屈而东注,谓之阮曲,云阮嗣宗之故居也。

谷水又东流,注于洛水矣。

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馀顷,皆畮一钟。关中沃野,无复凶年,秦以富疆,卒并诸侯,命曰郑渠。渠渎东迳宜秋城北,又东迳中山南。《河渠书》曰:凿泾水自中山西。《封禅书》:汉武帝获宝鼎于汾阴,将荐之甘泉。鼎至中山,氤氲,有黄云盖焉。徐广《史记音义》曰:关中有中山,非冀州者也。指证此山,俗谓之仲山,非也。郑渠又东,迳舍车宫南,绝冶谷水。

谷水又东,迳偃师城南。皇甫谧曰:帝喾作都于毫,偃师是也。王莽之所谓师氏者也。

浐水

沮循郑渠,东迳当道城南。城在频阳县故城南,频阳宫也,秦厉公置。城北有频山,山有汉武帝殿,以石架之。县在山南,故曰频阳也。应劭曰:县在频水之阳。

言古隶之书,起于秦朝,而篆字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谓之隶书。或云,即程邈于云阳增损者,是言隶者篆捷也。孙畅之尝见青州刺史傅宏仁说临淄人发古冢,得铜棺,前和外隐起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馀同今书。证知隶自出古,非始于秦。魏初,传古文出邯郸淳,石经古文,转失淳法。树之于堂西,石长八尺,广四尺,列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明帝又刊《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以下石龟,碑载蔡邕、韩说、堂谿典等名。《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石经东有一碑,是汉顺帝阳嘉元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学,年积破坏。永建六年玄月,圣旨修太学。刻石记年,用作工徒十一万二千人,阳嘉元年八月作毕。碑南面刻颂,表里镂字,犹存不破。汉石经北,有《晋辟雝施礼碑》,是太初二年立,其碑中折。但世代分歧,物不断故,石经沦缺,存半毁几;驾言永久,谅用怃焉。考古有三雝之文,今灵台、太学,并无辟雝处。晋永嘉中,王弥、刘曜入洛,焚毁二学,尚仿佛前基矣。

推荐阅读: 战神     巫师传奇之旅     爱在记忆中找你     刚好有点甜     摄政王     江山宁远     火影之远途     一骑红尘梦     良夫再造:弃妇不可欺     曙光游骑     青云之路1     绝色诱惑:情迷美女老板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