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过其县西。
世谓之史水。决水又西北,注水注之,其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即淮水也。许慎曰:出雩娄县。俗谓之浍水。褚先生所谓神龟出于江、灌之间,嘉林当中,盖谓此水也。注水东北迳蓼县故城西,而北注决水,故《地理志》曰:决水北至蓼入准,注水亦至蓼入决。《春秋·宣公八年》冬,楚公子灭舒蓼。臧文仲闻之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逮,民之无援,哀哉!
决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氵夫水,东北流迳阳泉县故城东,故阳泉乡也。
沘水
又西迳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北迳熨湖,左会烽水渎,渎受淮于烽村南,下注羊头溪,侧迳寿春城西,又北历象门,自沙门北出金城西门清闲楼下,北注肥渎。肥水北注旧渎之横塘,为玄康南路驰道,左通船官坊也。
北入于淮。
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
肥水又西迳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北隅阿之榭也。东侧有一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
吕忱《字林》曰:肥水出良馀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觉得独山也。北流分为二水,施水出焉。
肥水又北迳荻城东,又北迳荻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东,西流迳成德县,注于肥水也。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
俗名之为檀公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灊者,山、水名也。《开山图》灊山环绕大山为霍山。郭景纯曰:灊水出焉。
又北会濡水,乱流西北注也。
汉献帝中,封太尉黄琬为侯国。又西北流,左入决水,谓之阳泉口也。
蕲水南对蕲阳州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洲上有蕲阳县徙。
沘水出庐江灊县西南,霍山东北。
施水亦从广阳乡肥水别,东南入于湖。
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
肥水迳玄康城西北流,北出,水际有曲水堂,亦嬉游所集也。
又北过寿春县东。
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迳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址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附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迳隋县注安陆也。
汉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国,武帝元狩二年,别为六安国,王莽之安风也,《汉书》所谓以舒屠六。晋太康三年庐江郡治。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
东北过六县东,淠水东北,右会蹹鼓川水,水出东南蹹鼓川,西北流左注渒水。
淠水又西北迳马亭城西,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县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楚人谓冢为琴矣。
县即其称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吴因楚丧,围灊是也。《地理志》曰沘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肥水自荻丘,北迳成德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迳芍陂东,又北迳死虎塘东,芍陂渎上承井门,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
水之决会,谓之沘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