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免除这些土贡之旨意,就是他们之前压榨和剥削百姓的明证。
这本书是老周的第二本长篇,和《山沟》一样,也是执念。
该说说下一本书了,下一本书实在已经开了一个头,是一个抱负社会崩溃后直接进入季世,配角在季世中保存的故事,接管书友们的攻讦,多做减法,老诚恳实地讲故事,不再掺杂各种百般的说教性的、科普性的“黑货”。
除了普通的三观以外,另有一条也轻易被忽视,就是读史的时候,应当要怀着“人道”。
比如内官这个封建王朝最大的罪过,宋神宗亲身裁定上限为一百人。
以是用阿谁质料来证明北宋王朝的万恶,是行不通的,得另找。
但是罪孽有轻有重,起码北宋王朝的统治阶层,在某些方面作孽的程度,远比其他王朝的其他君主,要轻很多。
而秦朝、汉朝、唐朝、明朝,获得的报酬就好很多,很大的启事,实在就是对外战役胜利的加成。
另一个大题目,就是史观。
人类汗青的过程,就是人类缔造文明服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摧毁和重修,并且卖力摧毁和卖力重修的,常常还是同一个个人,这些都得辩证地去看。
它不但仅是简朴的对仗,也不但仅是别离描述两个毫不相干,胡乱看到眼里的东西,而是以长江为埋没的纽带,经心挑选来了江头和江尾的两件事物。
《苏厨》终究完本了。
因而老周就问了他一句,其他朝代呢?
根基都有出处,不是胡乱编造。
老周有两个儿子,不管《山沟》,还是《苏厨》,实在都是想要留给他们的,一些精力方面的“储备”。
这本书配角跨度时候很长,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告别了很多值得尊敬的、让人爱好的、笔锋一拐便能够窜改运气的角色。
很简朴的两个例子,就能申明浅显人对这个朝代的成见。
因为老周也存在如许的知见障,质料也不敢说就已经完整查实,思虑不敢说就已经完整周备。
近似的遗憾另有很多,老周也不忍心,但是因为才气不敷,老周没法窜改他们的运气,不然就会粉碎全书的设定和架构。
如果老周书里写成过了宜宾县才转入岷江,在宋朝,反而是错了。
以是成都是长江发源第一城,而建康是长江入海最后一城,这才有了杜少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
中国的汗青,因为“三讳”这个操蛋的传统,袒护了太多的本相,塑造了太多的“完人”,读的时候特别要谨慎。
这本书里的东西,真不敢说全对,大师看到错误的处所,固然提出来,老周必然接管攻讦,再去查查质料,一起会商。
当然,还要记得查全面一些。
当然起首得有个思疑的态度,才气产生疑问,以后才会去查实,不会不加挑选地接管网上的那些转载再转载。
老周的最后的纲领里里,故事的末端,苏油听任赵煦死去,然后扶赵佶下台,他和蔡京两人轮番治政,完整把控住朝堂,也今后完整把控住汗青的走向。
没有需求崇拜,如果用搞科研比方读汗青的话,那些汗青人物,实在都应当是科研工具。
没法保持一种平和沉着的,不偏不倚的,旁观者的姿势,是读不好汗青的。
当然以后就好多了,因为统治者嫌费事,直接改收银子了。即便如许,清朝各地贡茶,也是以万斤为单位。
不要只看到大要笔墨上那些帝王将相们的丰功伟绩,也要多着眼于当时的百姓,瞥见那些丰功伟绩下他们支出的“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