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点点头。文同先生的画,可不好找。
半晌,徐裘安举头阔步的走进殿内,磕了头,笑嘻嘻的叫了声:“陛下,国师大人!”
“去!”他招手寺人道,“将朕保藏的那张文同先生的墨竹图拿来!”
“除非——”一名一向未曾开口的年青画师踌躇了一下。
“陛下是想御驾亲征?”
“斯道,你看看他。”朱棣好气又好笑,“朕刚想夸他有长进呢!又给朕挖坑!”
全部皇宫大内,仅藏有文同的一幅真迹!朱棣天然对此画另眼相看,格外器重。没一会儿,两张画作并排铺于案上,他与姚广孝两人从绢布到印章,从笔锋到构图再到意境,研讨揣磨了个遍,也没找出半分差池!
既然决订婚征,兵马粮草,全要筹办起来。忽听寺人来报:“陛下。魏国公府徐裘安求见!”
说实话,他天不怕地不怕,连天子姑父也不如何怕。但是对这位沉默寡言貌不惊人的黑衣宰相,却由衷有点儿愄惧。当即老诚恳实的答复:“是我在松竹斋寻到的。”
朱棣吃惊的瞪圆眼睛,失声道:“还真让他寻着啦?快,叫他出去。”转向姚广孝道,“你也瞅瞅。我感觉吧,那小子多数是被人给骗了!”
徐裘安又是吃惊又是对劲:内庭画师可个个都是画中妙手。陛下竟然要出动内庭画师,可见这副画——啧啧,练白棠的徒弟,真乃当世高人也!
姚广孝微微一笑:“陛下固然亲征。臣与太子,为陛下镇守京都!”
朱棣感慨道:“还是斯道知我!”斯道是姚广孝的字。
寺人低头道:“徐三公子说,他能够寻到了文同的真迹,请陛下掌眼。”
徐裘放心头狂跳:这位画师,好灵敏的直觉!不由多望了他一眼,心底悄悄称奇:在一群四五十岁的画师中,他显得格外年青,不到三十的年纪,边幅倒是生得浅显,洁净清秀,皮肤略暗,身材肥大。
斯须,三名画师谨慎翼翼的观赏了《红竹》以后,皆认定此画是真迹。
皇宫,御书房。
“绢本与竹画皆没有题目。”一名画师镇静的道,“再看画上的印章。此画中文同的印章与陛下收藏的墨竹画上印章毫无二致。”
朱棣如有所思,挥手令他们退下。瞅着两张画,半晌没有言语。
姚广孝几不成查的微微一笑:按这小子的性子,竟然一口一个才疏学浅、一窍不通的自贬。估摸着,这张画八成有些题目。待他目光触及陛下平铺于龙案上的画时,饶是沉寂如他,也不由自主的站起家来,惊奇万分的与陛下目光相对:竟然——是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