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厮棒棰脾气发作,搞不好能打上御史台……
官阶到了必然品级,老是要保全一些宦海法则的。
跟着海贸之富强、丝绸之路之顺畅,普天之下之货殖皆来往大唐,经济极其繁华,以往“士农工商”那一套已经有些过期,有识之士都晓得为官一任首重经济的事理,干好贸易、熟知经济,更有能够封疆一方。
若御史台思疑哪个就将哪个的选官搁置,吏部还如何办公?
上官仪自无贰言,提笔就想在张子胄的名字之下做出标注。
上官仪道:“确有申明,说是张子胄之父于韶州担负别驾,任职期间,深感韶州百姓之不易,因大庾岭横亘东西、隔断南北,导致韶州一地断绝交通,如同一汪死水,所缺难以补给、所出难以发卖,百姓糊口困苦。故而历经数年时候,勘察阵势、寻访民情,决意凿开大庾岭、相同南北。只是其工程浩大,非韶州本地能够承担,故而命张子胄赴京赶考之际,将亲手绘制的施工图册交由越国公。越国公既感念张氏父子热诚之心,又心胸韶州百姓困顿之苦,遂亲至工部与阎尚书面谈,阎尚书见了图册,查证舆图,以为可行,且张子胄精于制作,乃不成多得之人才,便行文吏部,要将张子胄分派至工部……”
似这般两个衙门结合办公,身为地主的一方是要安排炊事的,不然便要获咎人。李孝恭身份超然,不在乎这些宦海法则,上官仪作为下官却总要客气一句。
上官仪想了想,道:“此事虽有私相授受之怀疑,但贫乏证据,御史台也不好揪住不放吧?”
肯放权、肯担责,如此下属,谁能不爱?
不久,宗子上官庭芝、次子上官庭璋从内里返来,进入书房问安。
待到李孝恭的身影消逝在天井中银杏树的暗影中,上官仪难堪笑道:“下官安排人设席,接待御史大夫?”
上官仪:“不敢不敢。”
他不厌其烦,将此事后果结果一一道来,不如此不能将吏部摘出事外。
刘祥道感受着诸位官员的目光,眉头紧蹙,扣问道:“工部公文可有申明环境,为何要授予张子胄官职?”
杜正仪行礼:“客气客气。”
刘祥道难堪了,此事不但触及阎立本,且背后又有房俊,看上去仿佛确有私相授受之嫌,可细思之下又感觉一定如此,或许当真是工部看上了张子胄的人才?
获咎人自是不怕,普通人何如他不得,可房俊何许人也?
……
选官之时不能私相授受,却没说不能由某一衙门来函要人,且明白给出来由。
上官庭芝惊呼一声,不成置信:“儿子固然从不自夸世家后辈,却也饱读诗书、家世明净,即便不入六部九寺,也当去往州县任职,岂能混迹于商贾之地?”
杜正仪捋了捋髯毛,眯着眼睛:“游韶以为御史大夫会否将张子胄之事公开闹大?”
官员们纷繁散去,最后只剩下李孝恭、刘祥道以及两位侍郎。
刘祥道天然晓得这是客气话,浅笑着拱手道:“大师都劳累一天,快快回家歇歇吧,他日有闲暇,老夫做东请两位侍郎小酌几杯。”
“啊?”
只是此番选官因为陛下正视,备受朝野谛视,即便父切身为吏部右侍郎,也不敢暗里运作,乃至还要避嫌……
工部的行文说得明显白白,此乃工部衙堂之行动,与私家无干,岂能任由御史台干与?
上官庭璋也道:“即便为市丞,也可去东市,怎能在西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