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诊断为低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的阴虚体质者,以及得了高血压、冠芥蒂、肝肾疾病、各种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均不宜服用鹿茸。
鹿又称“斑龙”,出自元朝释继洪的《澹寮集验方》一书。据记录,古时有一道人在西蜀药市卖一种成药,名叫“斑龙丸”,又叫“茸珠丸”。道人常常酣醉,但他还不忘唱着做告白:“尾闾不由沧海竭,九转灵丹都慢说。唯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意义大抵是说,当人体的肾精亏虚衰竭时,甚么“九转灵丹”都是哄人的,只要他的药物能补精益髓,大补元精。他的药方首要成分就是鹿茸、鹿角胶、鹿角霜。李时珍转载了这段记录。
鹿的满身都是宝。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鹿血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血液循环体系、神经体系有杰出的调度感化。鹿肾、胆、鞭、筋、胎、尾等30多个部位都可入药。
鹿茸因为代价高贵,常被用鹿角胶和鹿角霜替代。鹿角胶为鹿科植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经煎熬而成的胶块。鹿角胶有补血、益精的服从,《神农本草经》乃至把它列为上品,在鹿茸之上,说它“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鹿角霜为鹿角熬制鹿角胶后所剩下的骨渣,性味咸温,有补虚助阳的感化。
我国所产的鹿茸片有两种:血片和粉片,主如果鹿茸切片时的部位分歧。血片为鹿茸的顶尖部切下,呈黑褐色,蜜蜡状,有光芒,质最好;粉片是从鹿茸的中下部切下,红色或略带黄色。鹿茸遵循采收与加工体例分歧,普通分为锯茸和砍茸两种。锯茸是在雄鹿3岁时开端。砍茸是对老鹿、病鹿或死鹿的鹿茸连同脑盖骨锯下。在中药房按照处方配药,普通写鹿茸的只付粉片,写明血片的才付给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