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她还年幼,与卫姜整日腻在一处,一同读书,一同窗琴。两人只相差一岁,发蒙都是同时的。可垂垂的,高低便分出来,卫雁在琴艺上有如神助,听过一遍的曲子,立时就能一音不错地弹下来。彼时,年幼自大的她曾道:“卫姜,你如何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下来?你学得太慢了,我不能等你了!”
这几日,卫东康忙于迎来送往,常常晚归。
卫雁伸手欲拉住她,那里拉得住?眼睁睁瞧着她负气而去,心口莫名一缩,微微疼痛起来。
卫雁上前一步,卫姜却退一步,低头呐呐道:“我姨娘说,多谢你。”
崔氏抿嘴一笑,道:“这几年来,我伏低做小,在她面前,未曾言过一个不字,下人们就是嘴上不说,内心也该有一把秤。本日她本就僭越了,为人后代者,擅言长辈事,那蔡氏又是人赃俱获毫无事理可言的,她竟强行回护,这事我不与老爷提,自也有看不畴昔的下人去奉告老爷晓得,老爷知我仁善,又受了天大的委曲,自当好生待我,另有我腹中的孩子。”
卫雁从父亲的书房出来,耳边犹反响着父亲的话:“为父即将兼管户部,这几日会有很多人上门来贺,你帮着你母亲,将家中诸事安排安妥。你母切身怀六甲,年纪不比你大几岁,她有不殷勤之处,你多担待,莫在人前扫了她脸面,她毕竟是卫府主母……”
一个慈眉善目标中年妇人带着几名嬷嬷走了出去,崔氏上前施礼,唤道:“大姐!”
这句话,深深地伤了卫姜。
我不能等你了!
“夫人说的是,阿谁大蜜斯向来眼高于顶,孤傲不驯,老爷总还宠着她,这回,老爷内心也该明白谁好谁歹了。”
崔氏不过二十三四岁,容颜姣好,梳着百合髻,头上插着两把凤翅镶红宝石赤金发簪,凤嘴处坠着长长的细珠流苏,鬓侧并排三只绢布芍药花,衬得容色红润,气质华贵。
卫府主母,卫府主母……这才几年,父亲已将母亲忘了……新人在怀,那些曾与旧人定下的山盟海誓,该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阳光晖映下,卫姜一张小脸,白里透红,眉头簇着,咬着下唇,欲怒未怒,又羞又急的神采说不出的敬爱诱人。那人将一双眼睛,紧紧盯在她脸上,流连半晌,又将目光扫向她颈中,……
崔氏的大姐与崔氏相差十五岁,崔氏刚出世不久,大姐就外嫁到京都,豪情本不深厚。但这位大崔氏极重娘家几个弟妹。她嫁与皇商裴家为妇,家财万贯,脱手风雅,常常寄些宝贵的衣裳金饰等给崔氏。崔氏嫁入卫府,也因大姐托人说和,对如许的姐姐,她怎能不感激?
卫东康回府时,已是三今后。听闻管事们将诸事禀报过后,他大步走进主院。不顾施礼存候的丫环们,他独自推开房门,内里紫苑含笑打了帘子,道:“听闻老爷返来,夫人亲身筹措酒菜,这会子才换了衣裳,正等着老爷呢。”
卫姜觉得他将本身错以为丫环,也不说破,指着身后道:“公子是崔夫人的表亲吧?夫人的院子在那边,穿过花圃,过了阿谁水榭,右转直走半晌便是。”
卫姜回到蔡姨娘处,闷闷的不发一语。蔡姨娘劝她:“傻孩子,别与你姐姐置气,她虽表面冷酷,但对我们母女还是好的。”
“阿谁飘红,可措置安妥了?”
“无碍的。”崔氏浅笑道。
“卫姜,是你。”
“好甚么?若非娘亲你当年捐躯保护她,她那里活获得现在?当时我都三岁了,娘亲却连个名分都没有,若非娘亲拿命去照顾她,我和娘亲,就还要住在拥堵的下人房,听那些轻贱主子们的唾骂和嘲笑!娘亲,那些日子,你都忘了吗?”卫姜两手紧握成拳,攥得指节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