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遇一呆,他是军中将领,哪有不知十七禁律五十四斩的事理。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反面,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见杜重威眉头舒展,深思不语,北面马军都布阵使梁汉璋(注3)提顿时前道:“大帅何必游移,不过是故弄玄虚,那瀛州城假不了,先占了它再说。大帅如果思疑有诈,末将愿带一彪人马入城检察。”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挞伐,捏伤假死,因此回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契丹从黄河南岸撤兵后,改任检校太保、郑州防备使,充侍卫马军都批示使,不久任永清军兵马留后,俄正授节制。这一年,他诏领千骑戍防冀州。946年,石重贵号令杜重威北讨,诏令他担负北面马军都布阵使之职。杜重威号令他光复淤口关,在浮阳之北界与契丹骑五千兵马相遇,苦战竟日,以众寡不侔,为流矢所中,殁于阵。
渔阳鼙鼓励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注1)
“报大帅,火线瀛州城,城门敞开,城中沉寂无声,看不到人影。”探马跳上马来,扑倒在杜重威的马前。
十:窃人财物,觉得己利,夺人首级,觉得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鄙弃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十七禁律五十四斩指的是:
李守贞也道:“是啊,契丹鞑子实在是太奸刁,汉璋死得其所,此事必须顿时禀报皇上,请朝廷厚加嘉赏!”
梁汉璋喜不自胜,点起麾下两千精骑,一起烟尘,旗号飘荡,向北方而去。
本来,不管是杜重威,还是李守贞都以为梁汉璋此去必死。杜重威正筹算操纵这个机遇,趁机撤除梁汉璋这根眼中钉肉中刺。而李守贞仿佛还很附和杜重威的做法。
人生活着,为欢多少?不知今后另有没有机遇再与李风云并肩作战。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好,好,好!”杜重威哈哈大笑,他说那番话,大半都是说给旁人听的,底子没想过梁汉璋真的会顺从他的将令,“粱将军此去务必谨慎谨慎,若真能大胜,当记将军首功。”
刘延祚如果诈降,诱我出兵,当然也不敢来见本帅,担忧我雄师被围,会被本帅拿他的人头祭了军旗。”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鼓噪,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七:谎言诡语,假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勾引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皇甫遇俄然想起了李风云,与李风云联手打的那几仗,何其的称心,能够说是他兵马生涯中打得最痛快的几场仗,因为,他底子不消不消担忧后背,更担忧有人在背后射暗箭。
梁汉璋本天子石重贵宠幸的亲信,此次派来来,充当北面马军都布阵使,不无管束、监督杜重威之意,心中本就有几分瞧杜重威不起,现在被杜重威劈面驳斥,有些挂不住,低头低声嘟哝道:“前怕狼,后怕虎,几时才气光复燕云十六州?又几时能出塞荡平契丹?”
不像现在,连身边的友军也不能信赖,恐怕被人找甚么来由撤除了,或者用心被送往死地,死得不明不白。
杜重威当即命令雄师拔寨南撤。
李守贞转头撇了皇甫遇一眼,问道:“皇甫将军,你可知军中十七禁律五十四斩是甚么吗?”说罢,拍马走开。
四:多出牢骚,怒其主将,不听束缚,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