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微臣记下了。”张謇恭谨地答道。
颐和园的仁寿殿里,老状元张謇正在接管慈禧的召见,面对慈禧的扣问,他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力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度财务堕入两难的窘境税收减轻,官吏剥削,官方怨声载道等世情。
因而,政治抱负的光芒熔化了私家恩仇的坚冰。张謇写信给袁世凯,但愿其师法日本的伊藤博文,“主持立宪”。袁世凯也及时复书,虽云尚需光阴,但“愿为前驱”。
天津的北洋大臣袁世凯与末代状元张謇曾有过一段分歧平常的纠葛,在名义上,张謇还能够称为袁世凯的教员。直到在一八八四年,袁世凯转而投奔政治大鳄李鸿章后,“露才扬己”,毫不避讳。导致旧主吴长庆尴尬,恩师张謇断气!为此,张謇写下断交信,今后割席。师徒二人今后不通音信二十年。
而贩子们也乐于通过捐纳巨资,获得政治职位的步步晋升。比如张榕轩,用款项开路,官职也是一升再升,初授福建同知,继升花翎三品衔、江西补用知府,直至花翎二品顶戴、广西尽先补用道。
不想朝廷对袁世凯如此猜忌。张謇思来想去,以为临时不宜与袁世凯直接打仗,以免朝廷和慈禧疑忌。二人只通过手札来往,并不过露已经联络的事情,一在朝一在野,同声号令立宪,结果应当更好。
“汝曾见过袁世凯?”
“既是洋务纯熟,又干出了几件令洋人都赞佩的大事,朝廷欲建立农工商部,可否任其为官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