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好,安玄你深具慧根,老衲能收你为弟籽实是幸事,善哉善哉。”
“茶味由浓变淡,直至有趣,有如佛法所言万有一空,一空万有,诸相皆尽。”慧远浅笑端坐,口中诵佛。
杨安玄合十道:“请大师见教。”
慧远暖和地扶起杨安玄,沉吟半晌道:“贫僧得吾师道弘远师传授大雁功法,此功以气导引为基,仿照大雁形状,激导经络穴位,可明目醒神,调度内腑,延年益寿。”
张诠猎奇地问道:“大师常日少见外客,来往多是禅、玄中人,本日访客不知是谁?”
摊开手掌表示杨安玄勺几粒到他手中,张诠悄悄捻动茶叶,感受着茶叶的脆爽,放于鼻下,香气淡雅清幽,不由赞了声,“好茶。”
本日风和景丽,慧弘远师聘请方外老友刘程之(刘遗民,遗民二字是厥后刘裕所赐)、张诠前来品新茶,谈佛理。
从速起家拜倒,杨安玄恭声道:“请大师见教。”
来到山寺外,便连一起大喊小叫的张锋也收敛起来,肃立等待。
法净步出寺,近前见礼,道:“徒弟请施主前去叙话。”
寺外有莲池,相传是慧弘远师与众弟子亲手发掘,池中莲叶随风扭捏,说不出的清净。
刘程之道:“饮此茶可忘忧,便称忘忧茶好了。”
桓伊得知,题“神运殿”大匾挂在寺内的主殿。
慧远笑道:“刘施主月前来寺中找贫僧论经,还曾提起过此人,说来有缘。”
茶汤的色彩在青瓷的衬映下如同新绿,刘程之端起茶盏,满面沉醉地深吸了一口气,道:“光闻此茶便让人神醉,好茶。”
公然,慧弘远师道:“忧、情皆由心生,尘凡五浊致堕循环,吾等修行是为想往西方极乐天下。五浊之生,本出于心,此茶可净心悟禅,不如叫‘五净心茶’,诸位觉得如何?”
慧远有些难堪隧道:“此功法一脉相传,吾师仅传贫僧一人,再三叮咛法不过传。”
红日西沉时,杨安玄下了庐山。手握佛珠,回顾东林寺方向,杨安玄心诚恳诚意地合十施了一礼。
“便是写《小窗幽句》的杨安玄杨施主。”
杨安玄点头应是。
慧远渐渐地品着茶。一杯饮尽,道:“此茶汤清、味酣、香味淡雅,未加他物(1),方得本质。阿弥托佛,善哉善哉。”
刘程之笑道:“口渴思饮,方是饮茶真趣,直指本心,妙哉妙哉。”
张锋走得口渴,见到茶水吹了吹,一口灌下,看得慧观直皱眉。
太元十一年(386年)江州刺史桓伊于庐山西北麓为高僧慧远修建东林寺,与北麓的西林寺相辅相成,成为南边佛门地圣地。
樟树之下,慧远含笑而立。
弟子慧观将沸水突入碾碎地茶沫当中,用茶匙打起汤花,然后倒入杯中,暗香立时弥散开来。
刘程之和张诠齐声贺道:“恭喜大和尚饮茶悟禅,佛法精进。”
慧远喜道:“郗施主的信中已经提及,说新茶品格极佳,贫僧正想一试。”
相传慧弘远师兴建东林寺时,贫乏木料、沙灰等物,慧弘远师深为忧愁。
杨安玄多机警,立即拜倒道:“安玄愿拜大师为师,成为佛门俗家弟子。”
一盏茶尚未喝完,法净和尚拿着封拜帖走来,对着大师合十为礼,禀道:“徒弟,寺外有位杨施主想求见您,带着雍州刺史郗施主的信。”
慧远站起家,合掌举在胸前,对着杨安玄低头礼道:“此茶与佛有缘,贫僧想请杨施主将制茶之法传授。贫僧不会将制茶之法鼓吹开去,只是便宜茶叶用来接待老友,不情之请,请施主意谅。”
慧弘远师带着门徒在堰口荒地开垦了数亩茶园,本年地春茶已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