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总兵力约有三十万,边军就占了三分之一。每年为了养十万边军,衣食兵器战马辎重各种,加起来就用去四成税赋。我们贺家世代为将,镇守边关。我们在,则边关无忧。若边关有失,你我只得以命就义。”
身为一个勇武好战的天子,宣和帝向来没有放弃扩大国土完整将关外草原收归大楚的设法。不过,这明显不是朝夕之事。
贺袀幼年有为,颇得皇上喜爱,又有大皇子撑腰。对贺祈岂能心折口服?
……
……
十五岁的寿宁公主元乔,是裴皇后嫡出。十四岁的康宁公主,是宫中的顾贤妃所出。寿宁公主聪明貌美,颇得皇上爱好。康宁公主和顺和顺,顾贤妃不得圣宠,这对母女在宫中几近没甚么存在感。
“算了,不说这些。”平国公深深呼出一口气:“我本日提也提了,程军医不肯点头,可怪不得我。我写信将此事奉告母亲一声,接下来他们祖孙要如何,我也不管了。”
这一层隐忧,便是亲如兄弟,也不能诉之于口。
一想到亲娘的脾气,贺凇也觉头痛。
鞑靼是游牧民族,逐草而居,以强者为尊。一个九岁的孩童,明显没法担起可汗的重担。
贺凇神采一凛:“大哥说的是。”
想不听也不可啊!
可惜的是,太子立了还没一年,老可汗就病重不起。
和亲一事,平国公和贺凇也是同意的。不过……
平国公立即道:“我命人送些早餐来,恰好我也再吃一些。之前我策画着如何张口提亲,只吃了六成饱。”
贺凇点点头。
提起宗子,贺凇目中有了笑意,口中却道:“二郎年长几岁,三郎还小。待娶妻生子后,性子沉稳下来,定会有出息。”
贺凇听得发笑不已,看兄长一脸愁闷,也不忍心再多劝了。
当年柔嘉公主嫁去鞑靼,大楚和鞑靼停战了五年。边关也可贵安静了五年。
贺祈是平国公独一的嫡子,也是将来的平国公世子。他的老婆,是将来的一品国公夫人,贺家的当家主母。
老平国公早逝,他们兄弟都是太夫人一手养大的。太夫人信奉“儿子不打不成才”的原则,管束儿子从不手软。兄弟两个也一向孝敬听话……
这位鞑靼太子的亲娘,是柔嘉公主。
在老可汗的病榻前,卜赤立下毒誓,待侄儿成年后,就让出可汗之位。
“你还没吃过早餐吧!”平国公问贺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