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经 难仿佛 寒热攻补,必然不移。
悟到此 治立痊 症虽可治,而任之不专,亦无如之何矣。
四饮名 宜考虑 《金匮》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注∶即今之久咳痰喘是也。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注∶即今之停饮胁痛症也。
吴茱萸 平酸味 吴茱萸汤治阳明食谷欲呕者,又治少阴症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又治干呕吐涎沫者。此症呕吐,多有酸味。
桂枝汤 列第一 此汤表症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症得之为化气调阴阳,古人只知为伤寒首方。此于《怀胎篇》列为第一方以喝醒千百庸医之梦,亦便是法。师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怀胎,桂枝汤主之。注∶阴搏阳别为有子,今反云阴脉强大,是孕只两月,蚀下焦之气,不能作盛势也,过此则不然。怀胎初得,高低本无病,因子室有凝,气溢高低,故但以芍药一味固其阴气,使不得上溢。以桂、姜、甘、枣扶上焦之阳,而和其胃气,但令上焦之阳气充,能御相侵之阴气足矣。何尝治病,正以是治病也。
呕吐哕 皆属胃 呕字从沤,沤者水也,口中出水而无食也。吐字从土,土者食也,口中吐食而无水也。呕吐者,水与食并出也。哕者,口中有秽味也,又谓之干呕,口中有秽味,未有不干呕也。呃逆者,气冲有声,声短而频也。其病皆属于胃。
寒筋水 气血寻 寒疝、水疝、筋疝、气疝、血疝。
参五脏 细量度 四饮犹未尽饮邪之为病也,凡五脏有偏虚之处,而饮留之。言脏不及腑者,腑属阳,在腑则行矣。《金匮》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妇人病 四物良 与男人同,唯经前产后异耳。《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草为主,凡经前产后,俱以此出入加减。
火气亢 芦荟平 火气亢,必以大苦大寒之剂以降之,宜当归芦荟丸。
腹痛条 须详悉 此下八句,皆言腹痛分歧,用方各别。
即痘疹 此传心 痘为天赋之毒,伏于命门,因感外邪而发。初起时用桂枝汤等,从太阳以化其气,气化则毒不留,自无统统郁热诸症,何用服连翘、紫草、牛蒡、生地、犀角、石膏、芩、连诸药,乃至寒中变症乎?及报点已齐后,冀其浆满,易于结痂而愈,当求之太阴,用理中汤等补中宫土气,觉得成浆脱痂之本,亦不赖保元汤及鹿茸、人乳、糯米、桂圆之力也。若用毒药取浆,先损中宫土气,浆何由成?误人很多!此古今痘书所未言,唯张隐庵《侣山堂类辩》微露其机于言外,殆重其道而不敢轻泄欤?疹症视痘症稍轻,亦须知此法。
癫虚发 石补天 磁朱丸是炼石补天伎俩,骆氏《内经拾遗》用温胆汤。
内十方 皆法律桂枝汤治怀胎,附子汤治腹痛少腹如扇,茯苓桂枝丸治三月余漏下、动在脐上为 瘕,当归芍药散治怀妊腹中 痛,干姜人参半夏丸治怀胎呕吐不止,当归贝母苦参丸治怀胎小便难,当归散怀胎常服,白术散怀胎养胎,方方超妙,用之如神。
消渴症 津液干 口渴不止为上消,治以人参白虎汤。食入即饥为中消,治以调胃承气汤。饮一溲一小便如膏为下消,治以肾气丸。实在皆津液干之病也,赵养葵变其法。
长沙论 叹高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