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 第7章 禅(1)
但这故事靠不住。因为释迦牟尼创教,跟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一样,向来就靠言说。佛经也像《古兰经》,是弟子们记录清算出来的,以是常常开首就说“如是我闻”,意为“我是如许听佛祖说的”。摩诃迦叶也不是甚么“道体心传”的初创者,反倒是将佛经编辑成书的建议人。[9]
佛性的性,当然不是姓氏的姓,不过谐音罢了。但是小小年纪便能如此对答,道信不能不另眼相看。
他拿起一朵花给大师看。
开通的太宗天子昌大地欢迎了他,固然玄奘出国违背了他的禁令。帝国当局还为法师的译经活动供应了各种便利和大力支撑。作为在印度被尊为“大乘天”和“摆脱天”的得道高僧,玄奘译出的当然都是真经。他和弟子窥基共同创建的法相宗唯识论,在他看来当然也是真谛。
它的主旨,则是“不立笔墨,见性成佛”。
道信问:那是甚么?
成果,很快就有人交了功课――
因而慧可豁然开畅。
达摩说:把心给我,我帮你安。
如此当然甚好,可惜得比及来世。来日方长,我们但是面前这道坎就过不去,叨教又能如之何?
菩提达摩将衣钵传给慧可,慧可就成为他的法嗣(禅宗佛法担当人),中土禅宗的二祖。而后,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是为禅宗五祖。
统统信众都点头。
实际上,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印度佛教并没有近似的主张。禅(Dhyana)的本义是静虑,与定(Samadhi,专注)合为禅定,跟鲜花和浅笑八竿子打不着,也没有甚么“教外别传”的意义。是以,不但摩诃迦叶的故事是编出来的,就连将菩提达摩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也很有可疑。
信众又都点头。
中国人向来就是讲合用的,包含太宗天子。他起首想到的是劝玄奘出家为官,然后才考虑到支撑翻译佛经或许无益于建立帝国的正面形象。不过他更同意法师将本身西行的所见所闻口述记录下来。那样一部《大唐西域记》在将来能够的战役中,说不定会起到军事舆图的感化。[1]
衣钵传人,即典出于此。
梁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求来世,求往生。
作偈的是神秀,神秀非同普通。从小饱读诗书的他,入寺今后从砍柴担水做起,这时已位居上座(Sthavira,得道高僧),担负可觉得受戒者传授礼节的传授师。弘忍圆寂后,他担当遗志大开禅风,成为禅宗北宗的开山祖师,九十多岁时还被武则天请到洛阳,史称“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即长安、洛阳,三帝即中宗、睿宗和武则天)。
弘忍却没有把衣钵传给神秀。除了绝望以外,他也在等别的一小我,看看这小我可否交出更标致的功课来。因为弘忍对他已有感受,乃至此次测验就是为他而设。固然那人现在还是没有剃度的行者,正在厨房里退役打杂;也固然弘忍很清楚,他的决定能够会使佛教的江湖不再安静。[14]
题目是为甚么。
不管如何说,佛祖“拈花示众”了。
获得真传的慧可成为菩提达摩的衣钵传人――达摩在临终前把一件法衣和一个钵盂传给了他。法衣是木绵的,以是叫木绵法衣。木绵不是木棉(豪杰树),而是棉花。当时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中国只要丝绵。因而,印度才有的棉花便被称为“木绵”,意义是从植物那边获得的“丝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