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 第8章 注释
[4]实际上,国本来叫邦,比如“邦交”,比如“邦有道”或“邦无道”。厥后,因为避汉高祖的讳,很多文献中的“邦”都改成了“国”。是以,叫“邦”,叫“国”,叫“邦国”,都没错。
[6]张荫麟先生乃至以为,武王伐纣获得胜利,另有两个启事。一是“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二是“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也就是武王操纵了饥饿的力量,因打劫粮食而策动战役。见《中国史纲》。
[1]见《左传·僖公十九年》。
总注
[14]《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13]见《孟子·公孙丑上》。
[8]《诗·风雅·公刘》的原文是:“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场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兵戈戚扬,爰方启行。”
第二章
[5]明清期间的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272万平方米。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天坛占空中积约莫为紫禁城的四倍。但紫禁城的修建物比天坛多几十倍。文献记录中,长安天坛也是皇宫的四倍。
[6]周原的野菜是甜的,见《诗·风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猫头鹰叫起来都像唱歌,见《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3]比如姜太公的齐国,就耐久有两个姬姓的“上卿”,一个叫“国子”,一个叫“高子”,号称“二守”。
[2]见《左传·昭公十二年》。
[1]东征将士的回想,见《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事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事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周公东征,四国事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5]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妾为女奴,见《古笔墨诂林》第三册第152页;女奴通称为妾,见《左传·僖公十七年》。
第六章
[1]该书原名《走出美学的怅惘》,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后改名为《黄与蓝的交响》,群众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邓晓芒。
[3]王国维称,中国政治与文明之窜改,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轨制论》);杨向奎称,没有周公,就没有礼乐文明和儒家思惟,中汉文明就会是另一种精力状况(《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陈来称,明天所谓“中国文明”,其基因和特性有很多都是在西周开端构成的,西周文明和周公思惟形塑了中国文明的精力量质(《当代宗教与伦理》);启良称,周公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先祖”(《中国文明史》)。
[4]周人重德,文献中屡见不鲜,如《尚书》之《泰誓》、《康诰》、《酒诰》、《召诰》、《多士》、《君奭》、《立政》,频繁呈现“德”字,《诗经》和《左传》也有近似看法。贩子讲德,见《尚书·盘庚》。但此文系捏造,不敷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