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 第8章 注释
[2]此处原文为“不穀”。但为便于读者了解,凡楚王自称“不穀”处,今后均改成“寡人”。
[26]请参看温克尔曼《当代艺术史》第四卷《论希腊人的艺术》。
[16]事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19]请参看约翰·德林瓦特主编《天下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1]事见《左传·闵公元年》。
[19]请参看《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
[6]鉏是多音字,也是锄的异体字。用于国名,读如徐;用于“鉏”(龃龉),读如举;用于姓氏,读如除。麑,读如尼或迷。本书所述鉏麑刺杀赵盾等事,整合了《左传》、《国语》、《公羊传》、《吕氏春秋》、《史记》之《晋世家》和《赵世家》诸家所说。
[19]见许慎《说文解字》。许慎还说,巫字的形象是一小我长袖善舞的模样,但罗振玉、林义光、商承祚等诸多学者均分歧意,以为字形与袖无关,与玉有关。请参看《古笔墨诂林》第四册第761页。但巫就是舞,并不错,《九歌》能够证明。
[12]见《左传·僖公四年》。
[13]据徐中舒《士王皇三字之探原》。
[18]见《国语·晋语二》。
[14]见恩格斯《家庭、统统制和国度的发源》及其注。
[8]事见《左传·僖公十年》、《史记·晋世家》。
[18]见《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17]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12]《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5]事见《左传·鲁襄公十七年》。
第一章
[27]请参看《国语·鲁语上》。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国语·鲁语上》。
[17]事见《左传·僖公十九年》。
[18]事见《左传·昭公十三年》。
[9]本节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2]《诗经·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第五章
[4]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1]见《左传·定公八年》。
[6]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请参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攻讦〉导言》。
[9]事见《左传·僖公十四年》。
[7]晋是周朝最早的封国之一,始封之君是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晋君从西周起一起嫡传,都称“侯”,最后一代叫“哀侯”。哀侯今后,嫡派被灭,取而代之的曲直沃的旁支,鼻祖叫“武公”。今后晋君都称“公”,顺次为武公、献公、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灵是“恶谥”。汗青上谥为“灵”的,多数“不灵”。比如郑灵公,是因为吃王八而起胶葛,被自家兄弟行刺的(《左传·宣公四年》)。陈灵公,则是与朝臣共享情妇,又被情妇之子愤而杀死的(《左传·宣公十年》)。
[18]春秋期间的性干系,远不像后代那样松散。有人跟庶母偷情,有人抢儿媳妇和弟妇妇,有人做换妻游戏,有人甘心戴绿帽子,另有兄弟姐妹乱伦。这些事《左传》都有记录,可参看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明》。
[28]均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1]招降的说法,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6]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4]《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持此说。
[16]启事请参看《左传·宣公十年》杜预注。
[9]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