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 第8章 注释
[20]见《后汉书·董卓传》。
[5]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但此事裴松之以为不实。
[48]关于许攸叛逃的启事,有三种说法。《三国志·武帝纪》称“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荀彧传》称“审配以许攸家犯警,收其妻、子,攸怒叛绍”;习凿齿《汉晋春秋》称袁绍不听许攸抄巷子前去许都挟制天子的建议,许攸怒而投奔曹操。
[8]以上见《三国志·吴主传》。
[16]下引谯周事迹谈吐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谯周传》。
[19]见《三国志·黄权传》。
[4]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豪杰记》。
[1]三种形象的说法是朱维铮先生提出的。
[2]见《三国志·法正传》。
[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17]见《三国志·鲁肃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考异》则以为“恐操不至因而”。
[22]本章所述鲁肃事迹如无另注均见《三国志·鲁肃传》。
[33]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4]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1]见《三国志·武帝纪》注释及裴松之注引《世语》。
[1]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与《宦者传记》。
[42]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保举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负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部下应在此年。
[13]请参看《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王夫之《读通鉴论》。
[28]见《三国志·蒋济传》。
[16]见《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29]见《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下同。
[24]关于这副春联,请参看拙撰《武侯治蜀与“攻心联”》,已支出《帝国的难过》一书。
第六章
[33]关于烧船题目,《三国志》之《先主传》说:“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吴主传》说:“瑜、普为摆布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他船引退。”《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则称过后曹操曾致函孙权,说是“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19]见《后汉书·袁绍传》。
[19]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26]以下对话均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三章
[33]见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5]见《三国志·荀彧传》。
[4]见诸葛亮《出师表》。
[23]范文澜《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田余庆《关于曹操的几个题目》一文则说,曹操“去浮华、清吏治、抑豪强”,与袁绍构成光鲜的对比,只要诸葛亮“能够同他对比”。这实在是史家之笃论。
[5]以上见《三国志·荀传》。
[33]关于关羽之死,汗青上说法很多,请参看拙著《品三国》。曹操厚葬关羽,见《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吴历》。吕蒙之死,见《三国志·吕蒙传》。
[22]见《后汉书·蔡邕传》。
[41]见《三国志·程昱传》。
[24]建安八年,曹操因战马踏进麦田,便割下头发以示受罚,事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