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婆子试了一回,虽不比鸡汤鲜,到底是起了味,再加上八角茴香小山菇小松菌,味儿又更好些,这东西不沾油花,别个翻出来也不知是甚么做的。
把一封信压在底下,是她拿眉笔写的,很多年不写字,报两句安然还成,说是托了宅子里头识字的人写的,求陈娘子给她送信归去,货郎见她年事小小卖出来当丫头还记取家里,拍了胸脯:“你放心,我定给你送畴昔。”
宋家返来讲是消夏,实则是来替宋家大爷打祈福醮的,就在故乡本族的道观通仙观里头供着他的长生牌位,两处道场一齐做了,供奉的羽士在青藤纸上作青词,供三清叩玉皇,还得写诺皋,打完了醮再烧了去。
石桂还存着让秋娘石头爹进城的心,城里再苦也比乡间好些,如果能有个几两银子的安家用度,秋娘也不必去摘花采茶,石头爹也不必去跑船了。
隔了几日再来,石桂早就在门上候着,货郎瞥见她就点头:“东西我送去了,陈大娘托我说句多谢。”
货郎人生得黑,端倪却端方,常来常往的,卖的又是女人家的东西,孙婆子坐在门边,只放小丫头出来,年纪过了十三四的,便不准她们离得近了。
郑婆子倒是想偷摸再做一回,差点儿就叫人抓着,得幸亏她挖了一勺子,没把一罐头都带出来,见人来了,一口吞进肚里,吃这么一口,夜里拉了一早晨,第二日腿都软了,脸带菜色,内心悄悄叫苦,要再不出彩,叶氏那儿不要菜了,她必将还得留下,莫非要在别苑养老不成?
通仙观在山间,比年都是宋家出钱看管,建得大影壁,进门另有内引桥,三门以内设了虚皇坛,供着三清祖师,东庑西庑供七十二星君,里头还建了个小戏台子,就是为着唱戏酬神的。
石桂皱皱眉毛,如果惹了是非,不利的就是孙婆子,从速又谢一回,进门到耳房里找到了孙婆子,过了晌午首犯睏,这会儿打了呼,叫石桂推醒了,她点点门边:“货郎来了,妈妈瞧着去罢,今儿人多呢。”
宋家积年当官,宋老太爷这一支官运亨通,便多有说是在通仙观里头供奉得好,就在宋氏这一支住着,山脚下俱是些宋姓子孙,有了钱钞,干脆就做了供奉,一年年下来,通仙观也不受别个香火。
自宋老太爷父辈始,这通仙观就在了,里头阿谁老羽士就是姓的宋,也不晓得多少年事,一把白须能在腰上绕一圈。
石桂要寄钱回家,这几个都是晓得的,她攒上些托了孙婆子去帐房换过,换了银珠子返来,攒到这会儿也有五钱,上头盖着铜子,那人摸着了也不敢伸手,屋里头都晓得,只要石桂攒下了银珠子来。
石桂是晓得那小汤罐里藏着些甚的,厨房里到了日子就要清查,郑婆子从速把那瓷罐头藏在自家屋里,盖上旧布再扣上竹篮,如果叫人晓得她往素食里头放这些,只怕差事不保,还得挨一顿打,进收支出总有人刺探,何况郑婆子得了好,有多少个眼里放不下她的等着挑刺。
威令重刑哪一个敢违逆了去,一进七月,就得把这些荤的油的都不碰不沾,除了荤腥,另有蒜姜葱也都断了。
石桂晓得她把这事嚷出来,这几个又挨在一处说过很多话,一面摇得铜子叮当响,一面道:“哪个说我没挨偷,哪个就是真贼了。”
孙婆子趿了鞋子,一面束裙带子,一面往外去,一声喝如鸟散,她不独喝还骂:“里头外头都分不清了,闭眼的佛爷不怕,睁眼的金刚还不怕!”小丫头们嘻嘻笑,有些年纪的便都红了脸归去。
石桂跟货郎熟谙了,叫他一声小哥,先问他跑不跑甜水镇,他便笑:“总得去那儿进货,离得最这便是甜水了。”石桂喜上眉梢,烦他往陈娘子那儿去一回,一样是走街串巷,去那儿不过顺道拐个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