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望海手上七七八八加起来有铺子有地步另有一个大庄头一个小庄头,前头那些个甘氏都捏在手里,余下一个小庄头才刚到手,宋望海收着年息还未曾交给老婆,两边都来虚的,反倒相安无事起来。
六出也没想到圆妙观离得如许远,从东城要到西城城郊,圆妙观在先帝时便是个大观,到了今上即位建得越加恢弘,庙门牌坊八卦道场飞仙台点丹炉,收得百来个羽士,比石桂见着的通仙观,还更大些。
她因着要出门一身都是新的,衣裳湿了不说,裤子上还沾了黄泥,如何不心疼,走了一半,干脆坐到雕栏上,取出帕子来擦裤角,前头还等着要水,石桂略站了站:“这会儿擦了也无用,等黄泥干了剥掉就是。”
锦荔那裤腿儿上绣了胡蝶,黄泥干了可不得剥掉一层,瞪了石桂一眼,再不睬睬她,石桂眼看着厨房就要到了,干脆道:“你坐在这儿,我去拎水。”
这会儿天还早,宋老太太来的这么早,就是为着怕朱紫出门封了路,张老神仙的寿辰,太子都是要来送贺礼的。
琼瑛叠了手低了身子给叶文心赔笑容儿:“女人说得在理,可这一身配这么些个金子嵌的宝石簪子,看着总不相衬。”
叶文心的体例没能成,那件羽面纱的斗蓬又轻又暖,里子还是绒的,裹在身上遮风挡雪,比起大毛的还更好些。
通仙观是依借了山势,到了圆妙观阵势虽低,倒是前低后高层层递进,才刚出城门,就瞥见远远山阶之上点得灯,雨雪濛濛灯火好似星斗,点了个八卦灯出来。
天儿一冷,罗汉床边就摆在大熏笼,叶文心不爱熏香,那边头便搁着银丝碳红罗碳,在上边烘被子,烘得暖融融的,盖在身上也不凉,丫头们围着熏笼做活计,手一冷就往上头靠着烤一烤。
宋老太太一行人往三清殿后殿去了,这会儿人多,小道童看顾不过来,便叮咛了小丫头去取水来,石桂锦荔两个得了令,一起走一起问人,她们俩个年纪最小,便是见着甚么人,也不打紧。
既是给张老神仙贺寿的,那就趁早不赶晚,出来的时候天另有些阴,又正鄙人雪,早上吃得粥,这会儿肚里又空起来,石桂正在长身子的时候,更加不敢亏了嘴,原还想暖手用,没一会和就吃尽了,走到半路又买了一份凉果子。
石桂看着别致,往圆妙观的路也不难走,出了城都是土路,恰好这一道上铺了青砖石,想必是朱紫常去,这才出钱修了路出来。
把那心机歇了,宋望海问起来,她便哼哼哈哈的对付着,反问了丈夫:“老太爷不是给了一个小庄头,如何到这会儿了,交租子人还没到?”
石桂去过道观,处所都差未几,钟楼鼓楼占星台,背面才是厨房,她跟锦荔两个也没话可说,锦荔当着人笑,无人处却不肯意跟石桂说话,两个撑了伞,光闻声她抱怨,一时说裤角都湿了,一时说走这很多路,脚都酸了。
一屋子的红薯香,炉灶里头正在焖红薯,那小羽士手上拿了个焖红薯,脚上鞋子还没穿好,嘴上还在呼气,咂吧着嘴儿吃得正香,一转头石桂就瞪大眼儿,问他:“你如何也往金陵来了?”
到得庙门泊车下轿,宋老太太这一回把甘氏也带了出来,这跟出门寒暄又不不异,连着宋荫堂宋敬堂也一道来了,叶文心下了车来,紧紧跟在叶氏身边,红斗蓬盖了半边脸,宋敬堂却还是看住了,还是宋荫堂上前去,他才这跟立到甘氏身边。
等把毛斗蓬寻出来,叶文心挑了最厚重的一件,往身上一试,面对着穿衣镜都瞧不出脸来,再戴上暖耳观音兜,眉毛都叫掩住了,作势搓了手:“再没想着金陵城里如许冷,倒不如落雪了,这雪珠子一化湿意浸人的骨头,怪道老太太要得风湿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