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金陵城里摆开成千上万桌庆功酒。拜上帝会的人们在纵情享用小天国的幸运,虔诚感激天父天兄的恩赐。天王宫金龙殿里,天王也摆了二十桌酒,把他当年广西传道最密切的袍泽和这两年劳苦功高的初级将领们请来,他要亲身犒劳这批兄弟,并向他们宣布几项严峻国策。
金龙殿里,本身坐在大殿台上正中。台左边空一个位子,是天父耶和华的宝座。台右边空一个位子,是天兄耶稣的宝座。台下左边摆一个矮几,是幼西王之几。台下右边一样地摆一个矮几,是幼南王之几。幼西王、幼南王年纪都小,不要他们朝拜,但为他们留两个位子,表示对为天国捐躯的西王和南王的尊崇。每当想起在最艰巨的年代,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与本身同甘共苦的景象,天王便黯然神伤,内心非常感激这两个既虔诚又有才调的兄弟。是以决定把这两个幼王的坐位摆在最前面。靠着幼西王前面的,顺次为东王,翼王,天、地、春、夏、秋、冬各位正丞相,又正丞相;靠着幼南王前面的顺次是北王,天、地、春、夏、秋、冬各位副丞相,又副丞相。这以后,按官职大小,两边顺次排着检点、批示、将军等等。设想好后,天王亲身绘出一幅天国朝主图。他对这幅图很对劲。
洪秀全出世在广东花县官禄布一个农夫家里,父兄都以种田为业,百口省吃俭用,供洪秀全读书。秀全从小资质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因家贫,十六岁停学,助父兄种田。十八岁受聘为本村塾师,第二年,他到广州插手府试,但没有考取。二十五岁那年,又去广州插手秀才测验。在广州,他熟谙一个名叫梁发的布羽士。梁发给他一本《劝世良言》。他回到寓所细细读了一遍,感觉很有兴趣。但当时他并不想浸礼做教徒,他要做孔孟的信徒,通过科举爬上去,最后当尚书,当大学士。谁知榜发,再次落第。这个打击非同小可,他当时昏迷在地。被同亲送回家后,在床上足足躺了四十天,整天发高烧讲胡话。家里为他筹办好了棺材,只是另有一口气,不忍心装出来。第四十一天早上,他醒过来了。二十八岁那年和三十二岁那年,他又两次到广州招考,两次皆报罢。待到第四次名落孙山时,心高气傲的洪秀全气得脸发白,唇发紫。他当天就烧掉家藏的全数"四书""五经"和诸如《闱墨观止》之类的书,愤然地对族弟洪仁玕说:"满洲人主持的测验我再也不插手了,今后我要本身开科取士,气死那些混账东西!"厥后,他干脆连孔子的牌位也砸掉,出走到广西贵平一带,和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结为异姓兄弟,将梁发送的《劝世良言》加以阐扬,在广西紫荆山构造拜上帝会,生长会众,主动筹办叛逆。当时,六兄弟对着天父天兄赌咒,今后胜利了,六人坐江山,都称王。洪秀全还特别提出,每年于大家生日那天开科取士,在天下读书人面前出这口怨气……"本日胜利了,六人共坐江山的誓词能够不必兑现,但开科取士,则非实施不成!"天王在内心狠狠地说。
定都,毫无疑问就定在金陵。这在天王看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东王、北王也拥戴。天王没有推测,临在武昌出兵时,翼王却对此颁发了分歧观点。翼王以为应窜改永安既定目标,北进河南,再渡黄河直捣幽燕。特别是部将罗纲领,反对定都金陵最为狠恶。天王记得,罗纲领劈面对他说过:"翼王北进中州之策为上策。上策若不可,可用中策,即先定南边九省,然后分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一出淮扬,三路汇合,共猎燕都。定都金陵,诚为下策。天下不决,欲安居金陵,岂能悠长!"罗纲领的主张,无疑最具目光。可惜,天王早已巴望进小天国纳福,他听不进纲胞这番还要他亲冒矢石的话。为了同一思惟、果断信心,在向金陵进军的船上,天王出了一道题目,叫做建天京于金陵论,叮咛何震川让随军文人每人写一篇论文。昨夜何震川呈上一叠论文,同时并建议贬斥直隶和北京。洪秀全将论文数了数,共四十一篇。就像当年教私塾时批阅门生功课样,他把每篇论文都细细审读一遍。文章都写得短而有力,事理也说得扼要透辟,甚得天王之意。或许因为喜好何震川的原因,天王把四十一篇论文比来比去,总感觉何震川那篇写得最好,很有韩愈碑铭文的气度。他拿起何震川的论文,饶有兴趣地轻声念叨:欲创非常之业,必得非常之人;欲立永久之基,必得至当之地。斯能立久而不易,亘古而常尊者也。溯自天父上帝自造六合以来,其间窃号传播,何尝不代有其人。究之人非天命之人,国非天命之国,以是弑夺频繁,纷更不一,乃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