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笑道:“你不必过谦,你只是年纪小,资格浅,假以光阴,不比魏叔璘差,可惜你不是男人,不然我向陛下说,也给你个西台侍郎,或是秘书监做做。”
我们走的时候婉儿一向伏在地上,不敢有涓滴行动。
婉儿的颤抖停歇了些,头却更低了,她答复得甚简朴,仿佛多说一个字于她都是痛苦普通:“不是。”
母亲怔了怔,旋即笑起来,她也如我普通盘腿坐好,下巴一扬,对婉儿道:“罢了,本是叫你出去解释章句的,你说完了,就出去罢。”
母亲笑了一下,扬声道:“婉儿,你解释给兕子听。”
傍晚时我同母亲说的那些沮丧话,一半是为了负气,一半却也确切是心有所感,这么想来,婉儿还比我要不幸很多了。起码我另有锦衣玉食,和公主的身份,而她倒是的的确确一无统统。才调天赋在繁华的人身上或许是功德,在困顿如她,却不过更凸显其悲惨境遇罢了。
母亲手上拿的不是奏疏,而是一本书,闻声我走近,便把书放下,对我笑道:“兕子,此人写得很好,你也该看看。”
婉儿已经完整安静下来,从座上爬出来,向母切身前一叩首,道:“启禀陛下,代王年纪已长,妾为内朝执事,若与代王来往,恐生物议,妾请今后凡有与代王扳连之事,皆行躲避。”
母亲见她答得勉强,笑了下,摸着我的头不说话。婉儿的身子动了动,似是平埋头神普通,低声道:“陛下圣明烛照,必可广纳贤才,勠力同心,兴清平之世,创万年之基。”
婉儿俯身道:“公主读书,自有徒弟,妾不过备公主闲时咨议,不敢与魏相公、许相公比肩。”
婉儿被母亲点了名,从内里出去,先向母亲和我各行一礼,母亲指着我笑道:“我叫你教她,她便算是你的门生,你今后不必向她施礼了。”
我听她解释,心中似有所悟,便转头看母亲,母亲却又起家,走到婉儿身边,婉儿忙要避座起家,母亲却按住她的肩膀,不叫她起来。
我听她语气,还觉得是甚么时论之类的浅显书籍,漫不经心肠伸手一翻,发明书名叫做《韩子》,看得出这书常得人翻阅,册页已经旧了,翻开一看,很多处统统指甲的划痕,但是虽是被人看了这么多遍,上面却一个注释或者讲明都没有写,连用笔圈过的处所都没有,看得出来,看书的人很不肯意在这书上留下本身的心得。我想了一下,才想起来这便是后代称为《韩非子》的书,晓得那位韩非是先秦时与孔孟齐名的人物,不觉寂然起敬,跪直身子,两手将书递给母亲,道:“阿娘既说了,我明日就叫人拿一本来看。”
母亲招招手,我忙起家畴昔,母亲一手点在婉儿的肩上,压得婉儿将头深深地低下去,一动也不敢动,一手牵着我,慢慢道:“韩非毕竟是偏僻孤乖之人,所论老是流于术法,比方他这挟智之道,用之于佞幸尚可,倘若用于清流高品之人,恐怕倒伤了良臣之心,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婉儿,你说是不是?”
当时母亲已经梳洗过,披着一件外袍在外间看东西。灯光混合了衣裳的色彩,我直到走近,才发明她披的是父亲的赭黄袍衫。
母切身边的宫人,除非极靠近贴身者,都是日夜轮值,这会儿本不该婉儿这个秀士当值,她却在场,我有些惊奇,想起母亲在看书,便即豁然——母亲跟前的宫女虽都经内书堂训导,毕竟学的都粗浅,如婉儿这等博闻强识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母亲看书、批奏折的时候留着她也是天然的,只是这么一来,我又叫她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