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墓兽 > 第四十五章 兰亭集序(二)

我的书架

第三列,自上而下——

“传说唐太宗留下遗言,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支出玉匣陪葬。”齐远山跟着弟弟说下去,“没想到啊,这宝贝倒是被他儿子唐高宗李治带到这儿来了!”

折叠的“胡蝶装”,便是一张白纸或绢本沿着中缝朝内半数。再看纸张质料,陈腐的蚕茧纸,大要纤维如同蚕丝,富有光芒,“纸似茧而泽也”。某种奇特的墨香劈面而来,历经一千二百年而未有腐朽之气,恐怕早已做过某种庇护性的措置。

阿海长篇大论一番,齐远山才想起阿海的父亲金玉均,但是朝鲜围棋国手与书画大师,自有家学渊源。

阿海喃喃自语,谁都没法答复。他把手探入蓝田玉匣,悄悄翻开那一张长卷。

没人胆敢念出这行字,阿海、齐远山与中山,乃至后边的小木,四小我都清楚地晓得,这行字意味着甚么。

齐远山爬上高台之巅。没有设想中的亭台楼阁,也没有奇技淫巧的物件,更没有金山银海,只要一口方刚正正的青铜棺材。

“前有军人军阵,后有万卷藏书,大唐公然是文武兼备的帝国。”

谁的棺椁?形状如同一座斗室子,里头必定还套了好几层棺材。阿海与中山谨慎环抱一圈,察看高台四周情势。

有崇山峻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李治留下《兰亭集序》或许就是武则天的意义?待到李治驾崩,便将这宝贝伴同玉哀册一起,供奉于天子棺椁之前。”

“死生亦大矣!”齐远山莫名感遭到王羲之的某种情感,“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永和九年是东晋年号。三月初三上巳节,书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位文人骚人、达官权贵,会聚在山阴兰亭‘修禊’。前人风行‘曲水流觞’,将盛酒的觞放在溪中,随波逐流,到谁面前停下,谁便要即兴赋诗喝酒。那一日,有十一人各作诗两首,十五人各成诗一首,结集便是《兰亭集》。王羲之作序,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序,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而生。”

齐中山皱起眉头说:“现在存世的《兰亭集序》只要摹本,最闻名莫过于唐太宗期间的宫廷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硬黄纸铺于真迹上,双钩廓填,几无半点差别,如同后代之拍照,又称‘神龙本《兰亭集序》’,现藏于故宫。”

统统324字,如同324个灵魂,不异的字也是相互独立,各自孤傲,各自光辉。齐远山揉了揉眼睛,仿佛这些字都从蚕茧纸上站起,伸展四肢五体,或举头鹄立,或低头吟思,或长袖善舞,或中流击水……

“那么女皇的棺椁在那里呢?”

中山大口喘气,颤抖着说出这四个字。

第二列,自上而下——

阿海与十角七头镇墓兽走在前头,只见殉葬的大唐军阵背后,便是成百上千的白瓷瓮缸。每个瓮缸里都装满了卷轴书册,线装书是在宋朝才有,唐朝都是长长的卷轴。中山赞叹仿佛踏入天国图书馆。

“兰亭集序!”

齐远山看着蓝田玉匣说:“莫非李治违背了李世民的遗言,而将《兰亭集序》留了下来?没有陪葬到昭陵地宫当中?”

齐中山脱口而出,又用手捂住本身嘴巴,免得唾沫喷溅到纸上。

世人穿过密密麻麻的瓮缸,面前突然耸峙起一座高台。层层叠叠的台阶往上堆积,仿佛长安大明宫中巍峨的含元殿,抑或神都洛阳紫微宫的明堂。

这一列有所分歧,“崇山”是两个小字,补在“有”和“峻领”之间,明显是誊写之时遗漏,后补在这个位置,就像小门生写作文常会插两个字。“峻领”实在是“峻嶺”,“领”字遗漏了“山”字头……

推荐阅读: 是你们逼我成巨星的     成神风暴     穿成年代文里的傻白甜     上门贵婿     弑命     魔伞伏天录     异界先知之旅     重生之满满的幸福     权臣本纪     倾朝计划     异界无限进化     噬魂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