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十三章
最厥后简朴谈谈雕塑和修建。
嵇康不但是吹奏家,更是一名了不起的音乐实际家,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实际著作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这篇文章从颁发到现在已经差未几一千八百年了,它的影响还在,它提出的题目还值得会商。儒家的传统乐论是以为声有哀乐的,最典范的说法就是:凡音者,生民气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这里说得很明白,声音生于民气,而与政局相通,所以是有哀乐的。这类实际在中国传统中是正统实际,直到明天都是如此。比如唐朝墨客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就是亡国之音。我们明天还常说靡靡之音是亡国之音,而反动的歌曲老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典范代表是“文明大反动”的语录歌,当时候带有一点点伤感、缠绵情调的歌曲都是不能唱的,都是要攻讦的黄色歌曲。前不久另有人倡导大唱红歌,传闻红歌能鼓励人的反动感情。可见“声有哀乐”一派一向是主流派,而嵇康却说声无哀乐,以是他是个异端。
顾恺之的画在当时获得的评价很高。谢安说:“顾长康画,有百姓来所无。”(《世说新语·巧艺》第七则)。顾恺之能够说是中国画的鼻祖式人物,堪与唐朝的吴道子并称画圣。顾恺之又善音乐能文章,写过《筝赋》《观涛赋》《雷电赋》等。
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书法、音乐、绘画、雕塑、修建,在阿谁期间都有光辉的成绩,书法前面已经讲过,这一讲里简朴回顾一下阿谁期间音乐、绘画、雕塑、修建方面的成绩。
“桓伊三弄”讲的是东晋音乐家桓伊的故事。“三弄”,弄的是笛子,“弄”就是吹奏的意义。桓伊“善音乐”,笛子吹得特别好,当时非常驰名,乃至于天子每有宴会都会请他去吹笛。当时的大名士王徽之传闻他善吹笛,桓伊也早就传闻王徽之的大名,但俩人互不了解。有一次偶尔在旅途中相遇,王徽之在船中,桓伊在岸上,王徽之便派人去请桓伊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做到左将军,职位很高,却不觉得忤,很痛快地到王徽之船上连吹三曲,这就是驰名的“桓伊三弄”的故事【2】。桓伊当了大官,但灵魂深处还是一个艺术家,每次听到好歌便沉醉不已,谢安说他“一往有密意”【3】。他和王徽之恰是惺惺相惜,各自赏识对方的风骚才情,而忘记了职位、礼节这些世俗的东西。这个故事被后代文人传为嘉话。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向来正视音乐,旧时称才子必然要琴棋书画都好,打头的就是“琴”,即音乐。这大抵与儒家重视“礼乐”有关,孔夫子以六艺讲授生,六艺之一就是乐。魏晋士族大兴,士族中的精英分子几近都有杰出的音乐涵养,能琴能筝的人不堪列举,写过《琴赋》(嵇康、阮籍、马融、蔡邕、闵鸿、傅玄、成公绥、顾野王)、《筝赋》( 阮瑀、傅玄、陈窈、贾彬、顾恺之、萧纲) 的人都有好几个。比较特别一点的是笛子,写《笛赋》的人也有,比较少,但是魏晋期间关于笛子的传说却很多,比方“山阳笛”“桓伊三弄”。上面讲几个和音乐有关的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