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国人很有知之者。楚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有望之福,亦有有望之祸。今君处有望之世,事有望之主,安能够无有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有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实在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此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有望之福也。”“何谓有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有望之祸也。”“何谓有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有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何至此!”朱英知言不消,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以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以外;因而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
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
魏景湣王薨,子假立。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以是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不然退,确乎不忧其分歧也。夫说人而忧其分歧,则亦无所不至矣。”或谓:“非忧说之分歧,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分歧,非忧也。”
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主。
华阳太后薨。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处所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奖惩,天下不如。臣昧死愿瞥见大王,言以是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这情面也。今王不消,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觉得然,下吏治非。李斯令人遗非药,令早他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悔怨,使赦之,非已死矣。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二三六年赵人伐燕,取狸阳。兵未罢,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辧阳,桓齮取邺、安阳。
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民气惽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获咎,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地点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贫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觉得福,计浅而怨深,乃保持一人以后交,不顾国度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