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赫连昌叛魏西走;丙子,河西候将格杀之。魏人并其群弟诛之。
魏秦州刺史薛谨击吐没骨,灭之。
秋,七月,魏主畋于稒阳。
丹阳尹萧摹之上言:“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形像塔寺,地点千数。自顷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加奢竞为重,材竹铜彩,糜损无极;无关神祗,有累人事,不为之防,流遁未息。请自今欲铸铜像及造塔寺者,皆当列言,须报乃得为之。”诏从之。摹之,思话从叔也。
秋,七月,壬午,魏主如美稷,遂至隰城,命阳平王它督诸军击山胡白龙于西河。它,熙之子也。
八月,丙戌,魏主如河西。玄月,甲戌,还宫。
魏人数伐燕,燕日危蹙,高低恐忧。太常杨复劝燕王速遣太子入侍。燕王曰:“吾未忍为此。若事急,且东依高丽以图后举。”曰:“魏举天下以击一隅,理无不克。高丽无信,始虽相亲,终恐为变。”燕王不听,密遣尚书阳伊请迎于高丽。
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槃陁、鄯善、焉耆、车师、粟持九国入贡于魏。魏主以汉世虽通西域,有求则卑辞而来,无求则骄慢不平。盖自知去中国绝远,大兵不能至故也。今报使来往,徒为劳费,终无所益,欲不遣使。有司固请,觉得:“九国不惮险远,慕义入贡,不宜回绝,以抑将来。”乃遣使者王恩生等二十辈使西域。恩生等始度流沙,为柔然所执,恩生所敕连可汗,持魏节不平。魏主闻之,切责敕连,敕连乃遣恩生等还。竟不能达西域。
戊申,魏主命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镇东大将军徒河屈垣等帅骑四万伐燕。
元嘉十二年乙亥,公元四三五年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辛酉,大赦。
辛巳,燕王遣尚书高飆上表称藩,请罪于魏,乞以季女充掖庭;魏主乃许之,征其太子王仁入朝。燕王送魏使者于什门还平城。什门在燕二十一年,不平节。魏主下诏褒称,以比苏武,拜治书御史,赐羊千口,帛千匹,策告宗庙,颁示天下。
仲春,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营,坦击破之,温等退保西水。临川王义庆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将三千人助承之,拔黄金戍而据之。温弃州城,退据小城,健、甲子退保下桃城。思话继至,与承之共击赵温等,屡破之。行参军王灵济别将出洋川,攻南城,拔之,擒其守将赵英。南城空无所资,灵济引兵还,与承之合。
元嘉十一年甲戌,公元四三四年春,正月,戊戌,燕王遣使请和于魏,魏主不准。
魏主轻山胡,日引数十骑登山临视之。白龙伏懦夫十馀处掩击之,魏主坠马,几为所擒。内和行长代人陈建以身抜之,大喊奋击,杀胡数人,身被十馀疮,魏主乃免。
有老父投书于敦煌东门,求之,不获。书曰:“凉王三十年若七年。”河西王牧犍以问奉常张慎,对曰:“昔虢之将亡,神降于莘。愿殿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若盘于游田,荒于酒色,臣恐七年将有大变。”牧犍不悦。
己卯,魏主还宫。
前秘书监谢灵运,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从者数百人,砍木开径;百姓惊扰,觉得山贼。会稽太守孟顗与灵运有隙,表其有异志,出兵自防。灵运诣自陈,上觉得临川内史。灵运游放自如,烧毁郡事,为有司所纠。是岁,司徒遣使随州处置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望生,发兵逃逸,作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催讨,擒之。廷尉奏灵运帅众背叛,论正斩刑。上爱其才,欲免官罢了。袁城王义康坚执,谓不恕。乃降死一等,徙广州。久之,或告灵运令人买兵器,结健儿,欲于三江口篡取之,不果。诏于广州弃市。灵运恃才放逸,多所陵忽,故及于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