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三年壬申,公元六七二年春,正月,辛丑,以太子右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将兵讨叛蛮。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和睦。
咸亨四年癸酉,公元六七三年春,正月,丙辰,绛州刺史郑惠王元懿薨。
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六月,癸亥,黄门侍郎晋陵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辛卯,波斯王卑路斯来朝。
天后恶慈州刺史杞王上金,有司希旨奏其罪;秋,七月,上金坐解官,澧州安设。
仪凤元年丙子,公元六七六年春,正月,壬戌,徙冀王轮为相王。
甲寅,上御翔鸾阁,观大醫。分音乐为东西朋,使雍王贤主东朋,周王显主西朋,角胜为乐。郝处俊谏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不决,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朋,递相夸竞,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其交争胜负,挖苦失礼,非以是崇礼义,劝亲善也。”上瞿然曰:“卿远识,非世人所及也。”遽止之。是日,卫尉卿李弼暴卒于宴所,为之废醫一日。
庚戌,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内附,置殷、敦、总三州。
夏,四月,庚午,上幸合璧宫。
甲辰,车驾至京师。
三月,癸卯,黄门侍郎来恒、中书侍郎薛元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恒,济之兄;元超,收之子也。
八月,辛丑,上以疟疾,令太子于延福殿受诸司启事。
太子弘仁孝谦谨,上甚爱之;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天火线逞其志,太子奏请,数迕旨,由是失爱于天后。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获咎,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本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觉得天后鸩之也。
丁亥,上幸汝州之温汤。
十仲春,丙午,弓月、疏勒二王来降。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之世,诸部离散,弓月及阿悉吉皆叛。苏定方之西讨也,擒阿悉吉以归。弓月南结吐蕃,北招咽面,共攻疏勒,降之。上遣鸿胪卿萧嗣业出兵讨之。嗣业兵未至,弓月惧,与疏勒皆入朝;上赦其罪,遣返国。
戊戌,以戴至德为右仆射,庚子,以刘仁轨为左仆射,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仍旧。张文瓘为侍中,郝处俊为中书令,李敬玄为吏部尚书兼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仍旧。刘仁轨、戴志德更日受牒诉,仁轨常以美言许之,至德必据理难诘,何尝与夺,实有冤结者,密为奏辨。由是时誉皆归仁轨。或问其故,至德曰:“威福者人主之柄,人臣安得盗取之!”上闻,深重之。有老妪欲诣仁轨陈牒,误诣至德,至德览之未终,妪曰:“本谓是解事仆射,乃不解事仆射邪!归我牒!”至德笑而授之。时人称其父老。文瓘时兼大理卿,囚闻改官,皆恸哭。文瓘性严明,诸司奏议,多所纠驳,上甚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