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南诏陷交趾。蔡袭摆布皆尽,徒步力战,身集十矢,欲趣监军船,船已离岸,遂溺海死。幕僚樊绰携其印浮度江。荆南、江西、鄂岳、襄州将士四百馀人,走至城东水际,荆南虞候元惟德等谓众曰:“吾辈无船,入水则死,不若还向城与蛮斗,人以一身易二蛮,亦为无益。”遂还向城,入东罗门。蛮不为备;惟德等纵兵杀蛮二千馀人。逮夜,蛮将杨思缙始自子城出救之,惟德等皆死。南诏两陷交趾,所杀虏且十五万人。留兵二万,使思缙据交趾城。豨洞夷獠无远近皆降之。诏诸道兵赴安南者悉派遣,分保岭南东、西道。
冬,十月,甲戌,以长安尉、集贤校理令狐滈为左拾遗。乙亥,左拾遗刘蜕上言:“滈专家无后辈之法,布衣行公相之权。”起居郎张云言:“滈,父総用李涿为安南,致南蛮至今为梗,由滈纳贿,陷父于恶。”十一月,丁酉,云复上言:“滈,父総在朝之时,人号‘白衣宰相’。”滈亦上表引避,乃改詹事府司直。
辛巳,废宿泗察看使,复以徐州为察看府,以濠、泗隶焉。
是岁,嗢末始入贡。嗢末者,吐蕃之奴号也。吐蕃每出兵,其富室多以奴从,常常一家至十数人,由是吐蕃之浩繁。及论恐热反叛,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部落,散在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之间。吐蕃微小者反凭借之。
戊子,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审权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
南诏帅群蛮五万寇安南,都护蔡袭垂危,敕发荆南、湖南两道兵二千,桂管义征后辈三千,诣邕州受郑愚节度。
南诏复寇安南,经略使王宽数来垂危,朝廷之前湖南察看使蔡袭代之,仍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道兵各三万人授袭以御之。兵势既盛,蛮遂引去。邕管经略使段文楚坐变动旧制,左迁威卫将军、分司。
岭南旧分五管,广、桂、邕、容、安南,皆隶岭南节度使;蔡京奏请分岭南为两道节度,从之。蒲月,敕以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又割桂管龚、象二州,容管藤、岩二州隶邕管。寻以岭南节度使韦宙为东道节度使,以蔡京为西道节度使。
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奏:“蛮寇必向邕州,若不先庇护,遽欲远征,恐蛮于后乘虚扼绝饷道。”乃敕蔡袭屯海门,郑愚分兵备御。十仲春,袭又求益兵,敕山南东道发弩手千人赴之。时南诏已围交趾,袭婴城恪守,救兵不得至。
蒲月,戊辰,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杨收同平章事。收,发之弟也,与左军中尉杨玄价叙同宗相结,故得为相。
左庶子蔡京,性贪虐多诈,时相觉得有吏才,奏遣制置岭南事。三月,京还,奏事称旨,复以京权知太仆卿,充荆襄以南宣慰安抚使。
咸通五年甲申,公元八六四年春,正月,以京兆尹李蠙为昭义节度使,取归秦心肝以祭沈询。
之前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夏侯孜为左仆射、同平章事。
六月,废安南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以右监门将军宋戎为行交州刺史,以康承训兼领安南及诸军行营。
置天雄军天秦州,以成、河、渭三州隶焉。之前左金吾将军王晏实为天雄察看使。
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难支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又欲讨回鹘,使安西以来悉归唐,不准。
岭南西道节度使蔡京为政苛惨,设炮烙之刑,阖境怨之,遂为邕州军士所逐,奔藤州,诈为敕书及攻讨使印,募乡丁及旁侧土军以入邕州。众既乌合,会辄溃败,往依桂州,桂州人怨其分裂,不纳。京无所自容。敕贬崖州司户,不肯之官,还,至零陵,敕赐他杀。以桂管察看使郑愚为岭南西道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