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生魏延 > 东汉中央官制

我的书架

按东汉轨制,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太尉的首要参政路子就是与司徒、司空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东汉一朝,仅见牟融、徐防以太尉录尚书事,与太傅参决政事。这申明太尉除非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并没有决定政务的权柄。

大司马

三公

参考:《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条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奖惩。”

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徒官,卖力群众教养,掌礼节诸事。与太尉、司空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司空属吏有长史一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马官,卖力全**官的考核,每岁末,评定等次,上奏天子,作为军官升迁、降调的根据,当时有大司马吴汉。

司空

与西汉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上公分歧,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无太师、太保官。汉献帝时,董卓迁都长安,自任太师,位在太傅上。这是权臣擅权所为,身后即废。

太傅

司徒

九卿

汉光武帝即位,置大司空官,卖力水利工程、城防修建、宫室修建等事件。与太尉、司徒共同会商天子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去“大”,称司徒。

东汉一朝,因为讲究经术,太子宫臣中以太傅为首。太傅借此向太子灌输本身的政管理念。太子即位后,常常以太傅录尚书事,成为究竟上的丞相。汗青上,赵熹、邓彪、张禹、冯石、冯鲂、桓焉、赵浚均以太傅录尚书事。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汉灵帝时,以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厥后陈蕃被正法,以胡广继任,这是独一的例外。

在秦朝之前,武职将军名号只要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汉朝将军不常设,主挞伐。事毕则罢。汉文帝时始有车骑将军、卫将军。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心当局的首要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次列于九卿,位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次列于九卿,不常置。东汉中期今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在朝,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东汉光武帝又废大司马为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天下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减弱三公的权力,厥后三公几近无实权只是名誉的意味。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以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刘虞、权臣李傕。三国期间,各国在三公以外另设大司马,普通由大将军升迁而来。如:魏国的大司马曹仁、曹休、曹真;蜀汉的的大司马蒋琬;吴国设有大司马和左大司马、右大司马,普通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如丁奉、吕岱、陆抗、施绩、朱然。

参考:《汉官仪》:“王莽时,议以汉无司徒官,故定三公之号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世祖(刘秀庙号)即位,因此不改。”《后汉书·百官一》载:“司徒,公一人。本注曰:掌群众事。凡孝民孝悌、逊顺、谦俭、摄生送命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奖惩。”

推荐阅读: 噬道擎天     江山争雄1     仙王归来     玄医归来     陷入纯情:权少的私宠     我不是法海     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3     变身or变身     母皇饶命     纯情宝贝:密爱钻石富豪     万道星辰录     老国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