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顾不得再说话,气冲冲地快步进了中堂,手举文牍,瞪着眼睛,劈脸就问:“兴化,这,如何回事?!”
魏学曾低着头,不敢出一言。
“事体如此严峻,内阁不议?”高拱喘着粗气大声道,“真是败露不足!”
高拱虽是坐下了,却大口大口地喘粗气,一肚子火无处宣泄,便蓦地一拍书案:“兵部可爱!去,把郭乾给我叫来!”
“再听听兵科都给事温纯的高论!”高拱又拿起一份文牍,不屑地念叨,“虏得封号,则众且益附,是赐之翼也;入我境,则窥我文物,是启其心也’。呵呵!”他嘲笑了两声,“这意义是若封贡,就是替老俺招安众虏,好让他一统大漠,颠覆大明!”
“或许是殷历下拆台也未可知。”张居正道,“李兴化是诚恳人,对封贡互市也无成见;倒是阿谁殷历下,或许是自感被我辈轻视,用心拆台!”
“甚么?!”高拱大惊,一把夺过张居帮手中的文牍,只看了一眼,“皇上已批红了?李兴化何故连声号召也不打?”
“诸公先听听宋给谏的高论。”高拱拿起礼科给事中宋应昌的奏本,嘴角挂着耻笑,念叨,“虏虽通贡,情或难测,防边则有两费,撤兵则非万全。”他把文牍往书案上一摔,“谁说要撤兵了?这给谏本身树靶子本身开弓射击,也够辛苦的了!”
“有体国之忠,无体国之识,必以忠国始,而以误国终!”高拱生硬地回应道。
“先帝禁开马市诏旨在前,朝臣虑其叵测在后,”高拱读着兵部的题覆,刚读了一句,就把文牍重重一摔,“你们兵部意欲何为?此番封贡互市,与先帝时开马市,是一回事吗?上来就拿这个说事儿,我看兵部这是误国!”
殷世儋见李春芳低头不敢出声,便“哼”了一声,颇是不忿地辩论道:“不就是没有颠末玄翁同意吗,没有人决计瞒着玄翁嘛!莫非不经玄翁,内阁就不能运转了?”
高拱看也不看殷世儋,用心叫着李春芳、张居正说:“兴化、江陵,你们再听听御史张国彦的高论:‘虏向犯境每旋出塞者,虞西北诸戎踵厥后耳;彼无我患,则专意诸戎,诸戎必折而入于俺答,是加上摆布臂而益其强也;请乞之费,岁加月倍,客饷不已,必扣主兵,主兵不已,必及市贾,市贾不已,必及内藏也’。”他看了李春芳一眼,又转向张居正,“这御史看的很远嘞!”
次日辰时,阁臣刚在中堂坐定,书办就把三份反对王崇古封贡互市发起的奏本放到了高拱的案头。
“本兵呢?嗯?”高拱瞪了魏学曾一眼,问。
“历下,殷少保,你先看看故牍,晓得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再说话,不迟!”高拱没好气地对殷世儋说。
固然忙于銓选,可每到傍晚,高拱就会把张四维召到直房,扣问宣大景象。张四维奉高拱之命,随时与其母舅王崇古保持密切相同。这天一到高拱的直房,张四维就一脸痛苦地说:“玄翁,昨夜四维接家舅书,言俺答候旨甚切,日久恐夷性不耐。”
“出了甚事?”高拱眼一瞪问。
“哦,新郑是说王崇古奏本发还之事?”李春芳战战兢兢地解释道,“王崇古奏本刊发朝中百官,科道强半反对,朝臣忧愁甚多,兵部题覆发还重议,内阁也只好尊敬兵部的定见,照所题票拟了,皇上也允准了。”
李春芳忙道:“新郑,封贡互市,关乎国之安危,皇上若已有定见,何不宸断?既已允准刊示群臣,必为集思广益,再为区处;既要集思广益,自可畅所欲言。顺之也好,逆之也罢,都是一秉公忠体国之诚,内阁当体认之。这件事,待王崇古复奏后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