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贼惰性多,窃心盗圣果,
诸圣比方日月,恒照众生,非不护念,虽有无量众圣庇护人间,而众生亦自存亡,争斗刀剑,血杀恩仇,痛恨无尽,非众圣不护世人,世人不自爱罢了,若怯贼者,觉得诸圣能够庇佑彼命不死,彼求不死,所为何事,乃为欺辱别人,超出别人之上,日月之下,无诸新事,畴昔将来,人间众生诸情无别,诸爱无别,诸思惟无别,人间事无别,古往以来,人欲无别。
大修行者,于统统时处,自生聪明,闻圣者说法,可助修学,不闻圣者说,亦可自修,如是能来能往,能处众能自处,能去能还,方是自在,如是自在人,方是摆脱者,若人不自在,便是束缚者,心留碍于情,修行不能明。
精力自摆荡,神化有浊净,
具足统统力,成绩统统智,统统众生情,了尽名圣情。
若自傲邪见,即溺邪妄海,
心自主诸情,乃能够自生,
若不能自主,即生下劣情,
知心即见心,慧者即明真,
内敛精力而修持之士,精力内明,光芒外照,一身精力平宁,若初修者,不善调摄精力,是故常有精光外露,诱人谓之善修,而诚不知是彼粗陋,外露精力耳,若善调摄精力者,气味顺乎六合之理,精力秉于阴阳之变,隐显随便,凡人难辨。
颂:
若不自主者,自昧于圣德,
修而不能成,必是心离德,见贤当思齐,身心本是一。
古往以来,诸得道者,虽从师学,而单独修,诸大圣者,道听途说而能自悟,独修独行,而能成绩,彼人成绩已,复能使众迷自明,能成绩人,诸圣得道已,复能令人得道,如是大成绩,甚难罕见。
若心无正见,不能正定圆,
能去不能还,岂是法周圆?
功名利禄事,藏匿自知己,
存亡根在心,心解缆乃动,
自造脱死法,因是自主人。
颂:
忏悔及忸捏,永不离情意,
神明心亦明,夺目气亦明,
世人精力耗损,即需闭目养神,若肢体不能调和运作,精气之运转,不能周圆,是故行住坐卧,宜于调和,肢体动而精气转,呼吸顺而气味平,魂神安而心机宁,不学内修证明者,当如是涵养于身。
比方无月夜,黯但是凄冷,
眼神发散,照见天下,比方日月晖映人间,日光所照,即有温热,月光所临,即有清冷,世人双目,发散神光,所照临处,亦复如是,比方灯光,所晖映处,亦有温凉,凡人精力不调,气血有浊,心神不明,被众生照见而不能发觉,是名无知。
何为大修行?无师之道也。众修士之宿世结使重孽所无知,聪明不明,德行不发,是故心志怯懦不敢独行,或智量有差不能自悟,虽爱修真,而至心不现,幻劣心性,常摆布之,使生懒惰、怯懦、痛恨,渐而乃生骄易、傲慢、邪见,因而成为暴虐之士,心志公允,思惟邪劣,不信因果,不爱圣德,恣欲纵情,不尊品德,或修入邪,自堕鬼魔。
畴昔及将来,情面总稳定。
师徒假人缘,迷情堕依性,
颂:
行住与坐卧,四时宜调和。
若自受诸苦,必有昧知己,
诸圣不渡人,世人求人渡,
闭目为养神,莫觉得梦堕,
若自无下劣,岂有罪临身,
如有师来,彼等甚爱,虽学彼法,而不自悟,统统迷惑,专求师解,统统疑问,不自求破,烦劳师者,如是愚痴懒惰之人,虽修百年,未有一日入正法门,未有一日登正法殿,未有一日行正法道,盲修瞎炼,虽或有验,亦是镜花水月,了无实得。
复以大明见,产生大智情,聪明而净明,勇力护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