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众等,莫自轻贱,亦莫轻浮,品德未曾斯须弃人,世人斯须之间,亦莫弃品德,何故故,众生之以是生,以真一也,真一不弃,是故汝生,若汝自弃真一,便是生尽入死之时,是故众修士当知,若不弃真一,长生不入死。
人间有诸修道之法,观世人迷廖法相称中,略说修法之别,无师之辈,当须谨慎,中华千余年来,世传菩提道与金丹道,菩提道中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等成绩,金丹道中,亦有如是三品成绩,而金丹中下品,又示为三,最上一乘,菩提道与金丹道中,甚难成绩,甚可贵入,所谓菩萨行、天仙品,此中难行,言语难说。
布施要利乐,禅定应高兴,
人间诸盲修者,贪求之心甚重,乃至于臆想纷繁,毕竟不能行入平常表情,修真于不时到处,比方日月光照,不时到处,天然流照,不为那个,偏私发明,而众修士,难能学得天然之性,是故有为之学,当从真师,派系有别,认知有别,除归真境地,以下诸法知见,皆为人间糟粕言说,不为共法,诸修真者,不成同窗二派之法,比方嫁接,一嫁常活,二嫁常死,是故修学真者,抢先修德,靠近有德者,勿交愚痴人。
有为中性命一体,不假二说,性便是命,命便是性,以大恐惧心,上乘聪明为引,浑厚德行为药,初入门径,即为虚无浅境,渐次修行,转虚有为太虚,由浅入深,天然成绩奥妙虚空,奥妙一窍,初修即有,直行得入,无有傍门,此乃有为系金丹仙道,所谓成绩,人仙、地仙、神仙,至于天仙,不必多言。
本情难说,妙不成测,所谓化情,乃为众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别,是故众生情皆从本情而生,而众生身心之情乃自有不同,何故故,以其身心知识有不同故,不在其国,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识即有不同,认知诸情,则有不同,比方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华化散,日华有万亿光毫,一一光芒,各有华色流变,日光无别,日华有别,共性当中,本性乃生。
七月初十感念序言,略而记之。
是故当知,世人自欲自情,不离共欲共情,自我糟粕,岂离真元本一,亿万华彩,不离本光,若无本光,则无华彩,是故世人,如有糟粕身,即有真一身,若无真一身,则无糟粕身,大光涵容,统统华彩,大道涵容,统统糟粕,是故怯懦者当知,道如大光,能容统统,统统劣性,统统圣性,亦共大道同在,大道真性,未曾弃汝,汝因何故,欲弃于道?
修行菩提道法,禅定不成不修,拜别禅定,不证菩提,何故言此,此禅定非止四禅八定,所谓心得定而生慧,名为心得禅定,若智入三昧而生慧,名为智得禅定,若慧三昧中得意洁白,名为慧得禅定,若知见入住三昧,识心摆脱,名为知观点脱禅定,此等禅定事,可从四禅八定中修得,亦能够从心定中得,不时到处,无不成得,是故说禅定在不时到处。
小我之情,非是世人共情,小我之欲,非是世人共欲,小我之性,非是世人共性,是故共性之下,乃有本性,若因一人之情,而伤他情面,则非明者,若因一人之欲,而伤别人欲,则非智者,若先伤人者,则必被人所伤,岂可因自欲而伤别人,迷昧之人,以自妄图而设欲坑,坑陷别人,至于束缚,彼等以此迷昧而堕束缚苦海当中,不遇救者,难道正理?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测其古始,是为道纪,古往以来,人间事皆记之于人间,沧桑流转,已成之事不转,将来可变,畴昔事不成变,人间事有别,人间情无别,人间物有别,万物根无别,是故说日光之下,无诸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