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人间,则有人法,诸人共性无别,而其本性不同,人间各国,为人之事,各有不同,纵其知见弃取有别,而其人道共知则无不同,所谓人道之事,便是人道同事,至于人道之情,便是人道共情,所谓人道之修,便是人道之情性,情性共处,乃为人道本处,情性不同处,便是世人本性之情。
而初修者,不明禅定真要,是故常当修持四禅八定为引,引入菩提门路,厥后各种禅定,乃为大禅定境地,各种人间有、人间无之禅定境地,皆当得入,而学四禅八定者,当须谨慎,不成堕入禅支相中,有相知有,无相知无,有无皆忘,名为真禅,忆忘如一,名为安闲,行深禅定,聪明乃生,若测禅支,当有其尽,若测禅慧,其量多么?
颂:
持戒不成动,忍辱须巧智,
人间诸盲修者,贪求之心甚重,乃至于臆想纷繁,毕竟不能行入平常表情,修真于不时到处,比方日月光照,不时到处,天然流照,不为那个,偏私发明,而众修士,难能学得天然之性,是故有为之学,当从真师,派系有别,认知有别,除归真境地,以下诸法知见,皆为人间糟粕言说,不为共法,诸修真者,不成同窗二派之法,比方嫁接,一嫁常活,二嫁常死,是故修学真者,抢先修德,靠近有德者,勿交愚痴人。
此天下,他天下,此时,他时,众生面孔有别,众生思念有别,而众生身心之底子无别,于其不同性,观其共行性,于其共行性,观其不同性,所谓个个不同,而个个亦有同宗,粗细之分,大小之辨,无有不测,如是乃为全知全见,见大不知小,见小不知大,皆为片面,不为全真知见,是故说固执知识者,不见于全知,如有一执念,不见众生情。
比方一天下内,便有此天下共鸣之法则,如是便名共性,至于各国,乃自有法度,便名本性,一国以内,乃有共法,至于各族,亦有自法,如是便名共法、别离法。
布施要利乐,禅定应高兴,
于形神安止处,视听为一,精气神充塞身心表里,情意不动,比方虚空安止,意动生想,念随而生,诸想纷繁,比方轻风,念虑流转,比方流风,思路混乱,比方暴风,此中诸意念想,亦有冷热之辨,炽热之念,冰冷之想,意有寒热,复有轻重,轻热重热,轻寒重寒,各种念想微分不同,或一丝念,或一毫想,或意动半分,或将动未动,或平流宛转,比方虚空民风之流转,亦如大海水之流转,人认识海,亦复如是。
奏丝竹以动听耳,画色彩以照人目,世人爱好耳目之事,很久矣,众圣亦善耳目之事,所谓奏和弦而发天籁之音,绘大象而示谷宗之色,众短目者,只见华彩,不见大光,众耳背者,只听丝竹,不听悠然。
本情难说,妙不成测,所谓化情,乃为众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别,是故众生情皆从本情而生,而众生身心之情乃自有不同,何故故,以其身心知识有不同故,不在其国,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识即有不同,认知诸情,则有不同,比方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华化散,日华有万亿光毫,一一光芒,各有华色流变,日光无别,日华有别,共性当中,本性乃生。
世人迷廖,以糟粕为贵,自是圣贤,而作贱行,玷辱圣性,至于离德,诚恳于德,必至于和,和者,定天下,定人间之重宝也,何故知之?当知,飘风不整天,骤雨不终朝,夫动者,不能久也,必归于静,和者,动静之弦也,得之者,能得一。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测其古始,是为道纪,古往以来,人间事皆记之于人间,沧桑流转,已成之事不转,将来可变,畴昔事不成变,人间事有别,人间情无别,人间物有别,万物根无别,是故说日光之下,无诸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