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言众生之情哉?当知,众生之情,非论人、天、牲口,乃至无形无形众生,统统诸情,其根无别,众生天下,共业感生其国,乃生其族,复有其身,因而教养,乃生知识,所学所想,便动本情,以其本情,感生身情,众生迷身,以思念为心,名为表情。
人间有诸修道之法,观世人迷廖法相称中,略说修法之别,无师之辈,当须谨慎,中华千余年来,世传菩提道与金丹道,菩提道中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等成绩,金丹道中,亦有如是三品成绩,而金丹中下品,又示为三,最上一乘,菩提道与金丹道中,甚难成绩,甚可贵入,所谓菩萨行、天仙品,此中难行,言语难说。
至于人间,则有人法,诸人共性无别,而其本性不同,人间各国,为人之事,各有不同,纵其知见弃取有别,而其人道共知则无不同,所谓人道之事,便是人道同事,至于人道之情,便是人道共情,所谓人道之修,便是人道之情性,情性共处,乃为人道本处,情性不同处,便是世人本性之情。
是故当知,世人自欲自情,不离共欲共情,自我糟粕,岂离真元本一,亿万华彩,不离本光,若无本光,则无华彩,是故世人,如有糟粕身,即有真一身,若无真一身,则无糟粕身,大光涵容,统统华彩,大道涵容,统统糟粕,是故怯懦者当知,道如大光,能容统统,统统劣性,统统圣性,亦共大道同在,大道真性,未曾弃汝,汝因何故,欲弃于道?
本情难说,妙不成测,所谓化情,乃为众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别,是故众生情皆从本情而生,而众生身心之情乃自有不同,何故故,以其身心知识有不同故,不在其国,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识即有不同,认知诸情,则有不同,比方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华化散,日华有万亿光毫,一一光芒,各有华色流变,日光无别,日华有别,共性当中,本性乃生。
精进莫退转,般若复深行,
对应修学,各依宿缘,至于现在,修学呼应与否,呼应几分,亦大家自缘行动,随缘而修,非大家皆能对应修真,或身心根器居有为三品,而缘法系有为三品,如是对应而修,则难成绩,而缘系如此,随缘而修,道缘自深,至于将来,必得呼应,其他诸根器修法者,亦复如是,是故交间修真者无量,得道者寥寥,非诸法有不对,亦非修士不对,缘法不呼应,不能成诸法,另有缘法对应,根品不呼应,虽得法,而修不能成绩,另有根品呼应,而缘法不成熟,虽苦修,亦不能成绩。
修行菩提道法,禅定不成不修,拜别禅定,不证菩提,何故言此,此禅定非止四禅八定,所谓心得定而生慧,名为心得禅定,若智入三昧而生慧,名为智得禅定,若慧三昧中得意洁白,名为慧得禅定,若知见入住三昧,识心摆脱,名为知观点脱禅定,此等禅定事,可从四禅八定中修得,亦能够从心定中得,不时到处,无不成得,是故说禅定在不时到处。
若深行禅定者,四禅八定中众修者,此中定力、定性、慧力、慧性,乃至定慧性力之进退,悉当了然,何故然哉,以其深行诸禅定境地,修学者统统境地,统统三昧流转,无有不测,如是乃名为禅安闲,亦名安闲聪明,当须有德,无德则狂,妄自负大,以少为多,更难深行。
颂:
比方一天下内,便有此天下共鸣之法则,如是便名共性,至于各国,乃自有法度,便名本性,一国以内,乃有共法,至于各族,亦有自法,如是便名共法、别离法。
若夫观于身心天下,身心人间,得其和者,同六合之性,共太虚之情,世人各以其身心,发乎念想思虑,若涵养得和,皆成品德,圣性日月,光彩明耀,念昔诸圣皆以此得归无所,而怯心者则恐失欲我,不敢修德归真,众怯者当思念,日月光亮,无量普照,日月光下,乃有华毫,光彩之毫,何止亿万,所谓瑕不掩瑜,华毫彩色,岂遮日月大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