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各一心,一心学万法,虽学万种法,而彼心恒一。
比方入初定,不能教于人,汝尚未此,何敢言此情?
比方学知识,而迷不自识,比方一明镜,见人不见己。
是故说人间,诸法各有别,一心是一法,学法非学心。
情思无罪恶,罪在滥情思,善恶识无患,善恶性迷心。
汝心恋高低,隽誉来打脸,若弃于高低,高低割汝心。
题引:
比方人间,有大风起,旋动微尘,尘沙飞翔,因而世人乃见风是旋窝,或有诸风,非是旋流,或是平扬,或是流注,或是挪移,或是起落,如是诸民风流转,各自有因此世人睁目不见。
――
即此初入静定,便有无量定相不同,何况厥后,另有无穷量静定,一一静定,各个皆有无量定相,过往圣贤,不宣其事,盖因初学者圣性不备,常易犯过,是故垂教方向,不说纤细,闷头苦干,仅此罢了。
自心是虚室,其身亦如然,精气神化窍,身心一虚明。
如有然者,自明亦明他,各种无不同,以此宣不同。
是故,初学之法有二,一者自悟自修,二者从学而推行,此二种人,不成相论,不成同业一法,为免相互滋扰,故说非同道者,莫要同业,二人修行,皆不胜利。
所谓心定者,非定认识也,心随便用识,而住意境中。
――
汝心若不定,如六合乱风,
彻夜达旦,不爱身躯,作息饮食,无有规律,余甚愚笨,不自珍惜,愿诸人能自保重,善养身心,莫如鄙陋之我,于此晨旦,精力恍忽,略有感慨,妄情尽情,不知所云,感于意境,赞美为文,作名无始颂,丙申年三月廿九日记之。
汝是有恋人,非无情之镜,以无情镜眼,用心于自观。
现在亦不是,现在已畴昔,当下无停止,以无始终故。
动者且主动,静者亦自静,观者尚观照,觉者妙无言。
当下非畴昔,畴昔非当下,将来非当下,当下非将来。
大家自故意,自心自有想,莫以汝自想,套入于贰心。
此道非来去,非仙亦非神,无来亦无归,不升亦不降。
一世从空过,而空无动也,水滴自位移,如人情认识。
善恶皆不留,汝心未曾丢,执恋于善恶,不见非善恶。
无过亦无善,离古亦离今,于此无染地,统统染变出。
自除身心垢,因而离净垢,何有人间事,能够作计着?
正章:
认识根在心,意动心不动,意动而生想,心动而化情。
意与辨认离,比方虚与空,意情动生识,氛围转出风。
颂:
知识皆短浅,不如以意观,观照如虚空,一片灵自生。
无功亦无德,无道亦无真,如此上善法,皆因下劣心。
若初学静定,粗埋头稳定,细静身得安,微悄悄自观。
迷情有起亦有尽,在不迷境迷了情,
天下一雨滴,人身亦滴水,骤聚而骤散,行走在心间。
意微念亦微,微而名为精,精自有华彩,五光影十色。
莫作聪明,自发得是,心常自明,而意常自省,莫能够些微所得觉得有知,觉得高上,心不居高,其德乃高,心不居邪,其性乃正,当善思念。
有情与无情,一体之姓名,此事非可思,说体而无体。
汝若学道行,但学道精纯,若不欲全真,不必学道人。
初学有过,理所当然,而过若大,则离正道,是故有戒,当得奉持,此是端方,可成周遭,周遭便是修行服从之相,若不种因,则无果得,若因非端方,则果非周遭。
人间得出事,或舍或不舍,道在不时处,顺意最天真。
复念精气神,若纯若不纯,或染或未染,莫要乱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