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劫中,比方炎夏,众生心中,多有热恼,如是之时,人间喧闹,仿佛缤纷,已远善道,当此时节,诸得道者,亦不为少。
丙申年三月初六记之。
所生之身,缘业感通,或有五种神通,或有二三,或无神通,或大身有通,或小身有通,或身无形色,或身无形色,或身为性子,或身为气质,或身为灵质,或身为识质,或有六根,或有五根,或三或四,或独一根,如是各种业身随缘感生,其类神性,聚意生识,识想为心。
大地一块,众生之借居也,大块有精气,人肉目难见,而精灵之类,则住此中,人亦有灵魂,若复有人,灵魂离体,或灵眼深重,可入可见于精气界。
于精气界中,微分阴阳,乃有等阴阳境地及阴阳境地,等阴阳界,不入阴阳,名类中阴,阴阳界,名类太虚,精气之界,粗者为阴,细者为阳,粗者鄙人,细者在上。
或为男人身,或为女人身,彼等聪明性,人缘无不同,
精气境地,大块实为其体,常鬼随业感生于精气界内,唯有修持之鬼,灵性充沛,乃能遍游人间诸精气界中,独不能住于阳灵界内,除德行外,尚须精气同属,是故鬼仙大智者,刻苦修行,亦持戒心,修行聪明,于其界中,亦故意戒,以戒得心定,自开聪明,因而各依其法,修证所悟。
爱恨亲仇情,悲喜哀乐性,悟或不悟者,情性无不同,
今此肉眼,粗陋已极,百步以外,不辨人面,于身心中,多诸病,以短识为重,何故然?短识而无私认许,实不见真,名为认假作真,是为无明愚痴,以愚痴心,复增无私心,因而贪欲、嗔恚、骄易等等渐次而生,因而复受三毒之恼。
精力能受多少苦,多少欢乐狂其心,思惟量别智是非,多少光阴心性动,
如是人间有各种境地,有各种天下,有各种事,有各种形,有各种影,各种相扰,各种信息,片眼缺缺,不辨实在,诸多境地,诸多神通,通诸境地,不见全形。
身如须弥峰,或如微尘者,彼等心识处,等量无不同,
众生身故,心识藏匿,至于识海,本来不灭,是故乃说,已生之事,永不能灭,已成之事,无可变动,过往久矣,自众生第一世轮转,随其认识心所生爱憎弃取,各自做业,或善或恶,或进或退,于人间存亡中,随时到处,皆在妙三昧地,无暂离时。
根性不纯,如之何如,比方有人,生有眼德,轻者见色,中者观光,重者透视,或有灵眼,轻者见精,中者见灵,重者观界,或故意智德,浅者共情,中者窥思,深者观识,或有耳德,轻者辨细音,中者识百千微声,重者观无声之声。
一天下劫中,复有生灭,亦有不生灭,偶然量增减,亦有不增减,皆依众生业感随现,天下春秋之变,亦众生业感使然,天下虽有季节生灭,而其寿中,亦有增减,或有天下寿当百亿,劫中众生若以神通,展转粉碎,彼天下精气呼吸,为之转疾,当此世时,时量流转,倍许百千,若其众生,安住止息,天下精气,为之安宁,六合吐纳,变成春息。
身根麻痹,不觉冷热,如是苦业,不为完人,命福充沛,六根皆灵,固然世人六根具足,亦同住此人间,而其眼目,口舌身心,所作之业,全然不等,皆畴昔业习,递传现在,风俗百千,或轻或重,如是生身,六根不灵,若复修行,定慧不等,此皆身业人缘,习性庞大。
比方圣摆脱者,或得宿命智者,皆以神力影象宿世过往,所见之事,若切身重历,此中各种生、各种死,各种爱、各种怨,各种情、各种意,各种识、各种性,所经人间,各种名、各种姓,各种起、各种灭,各种乐、各种苦,统统各种畴昔,无不明悉,虽畴昔存亡已远,虽畴昔人间已灭,现在得观,如未死未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