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亦各自有其神用,所谓眼神、耳神、鼻神、舌神,身亦有诸节神、百脉神、窍穴神、脏神、腑神、精力、气神,各种神用,各有根性识神,统统根识神统称为识神,是故识神乃一总境,此中有诸小界。
人之识性,亦名识情,情性之辨,比方火焰,火能现色,能居虚空,能穿山石,能彻金铁,纵复水中,亦能藏火,比方民气造作,乃生热恼,此五根身,为之生热,热即火性,是故交间表里,乃至虚空,皆为火界之所遍覆。
若夫女子不甘四分之德身,欲自成五,男人亦五,若如是,则男人若依本性谦逊一分,则女子德位反男人,如是男人则为人间之轻贱,而女子反为高贵,此乃悖逆六合之理也。
心欲迷六根,根性生识神,
人间最难事,伏惑伏自心,
山能够移,海能够填,唯有自心机惟,难见难懂,亦难降伏,故说世上帝王将相常见,而自主者罕见,于自主之人,又能离诸勾牵,善能慑服诸事,善能顺意为事,善能调御人间事,甚为艰巨。
五蕴意根器,随业缘化生,
五根识神,合意根识神,如是名为识神,识神思惟运作,一动皆动,一用皆用,比方人身一呼吸之行动,浑身高低气血,乃至任一毛孔,无有不行动者。
若彼明悟者,房间仍然如前,而其豁然增加诸多见地,此见地不从自我知识逻辑中出,而从六根认识神以外而得,是故如日月照暗,暗为之明朗,本量未改,非有所增,亦无所减,虽无增减,而认识所见乃为增益。
太一之性,复化灵性,灵而复动,阴阳乃判,清浊性分,中和性现,因而诸阴阳与非阴阳境地乃生,至于六合,寄生万灵,先有其性,后乃生身,物性有本,乃亦有分,是故赋性皆一,而自性有别分。
德乃阳相,是故男人德重一分,女子德轻一分,因男人学天之道,当施谦逊,因而女德载受,受一分德而实享五五之份,如是男女乃学法六合,悠长安生。
元神之为物,妙难言说,《经》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元神便是谷神,谷神不死,乃为恒生,恒生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故言:百姓日用而不知。
比方眼根神性之不达,则睁目而不见诸色,眼根神性之通达,则闭目亦可明见十方统统诸色界相,神性不达,耳根不闻声,神性若通达,虽无双耳者亦知音声之相,如是奥妙神性,世人皆具足,不识其用罢了。
此想亦如人类自考虑人间统统众生从人发源,此为高傲我慢,亦名高傲,或名傲慢,或名骄慢,或名高慢,而实言人间统统众生,无形无形,皆乃四大和合,皆乃阴阳和合,以人间性杂染故,若纯一性者,乃为太一,是出离人间境地者,是故说纯一之下,其性皆杂。
人间诸国土,乾坤德有分,
明心不伏心,此心亦非真,
思悟之人,只依其逻辑思惟而清算知识摆列,是故房间空间形状多有所变,虽常变更,而因其人习性故,房间摆列情势未曾有二类,见其知识,即知其人,此为习性。
五根识神,只作受取,不作思惟,不感触,五根摄受诸用,而感其意根,因而意根乃思惟所摄受者之妍媸、善恶、是非、痛痒,乃至人喜乐悲愁之情义,皆从意根作而生。
大家间,百姓所求,不太长命,盖因不识真命故,先贤圣以假命之法而劝人见真,于人间为各种根性人别离劝说,而人迷六根情识已久,暂难劝脱,故以诸假物以行安抚,令人生信,复有刚烈者,执迷过分,虽圣明之言亦不能动其心,故名此等报酬逃亡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