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并不风行垂足高坐,以是这时似不该有桌、椅等家具。但是实际上,汉朝固然无椅,却已产生了雏形的桌。河南灵宝张湾二号东汉墓出土的一张绿釉陶桌,上置一圆底小罐。从其足和面的比例看来,这是一张较高的小桌(陈增弼以为这不是小桌,而是“一件与灶台配套利用的厨房中摆放烹调味品的灶边小案”。见《论汉朝无桌》,《文博》1982年第5期)。不过因为陶桌是明器模型,它所代表的什物的尺寸难以肯定。四川彭县出土的市场画像砖上的一张方桌,桌前之人与桌上之人在停止买卖,桌的高度能够通过人的体高直接推知,以是能够被确认(图76)。这张桌子的桌腿间无撑,形制较原始,但已与敦煌莫高窟85窟唐朝壁画中的方桌非常靠近了。
秦汉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一个大同一的期间,文明、经济繁华,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同了中国与西亚、欧洲和非洲各国的文明和经济交换。当时人们的起居体例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内的家具陈列根基持续了春秋战国期间的席、床、榻、几、案的组合格式,漆木家具完整代替了青铜器而占有主导职位。
席铺在地上能够挪动,安富尊荣的贵族名流可累坐八九层席。在黉舍中,讲学时每人坐一席,但主讲人讲得入情入理,驳斥别人学说的时候,便能够夺人之席。如东汉学者戴凭解经不穷,能够重坐五十余席(《后汉书·戴凭传》)。至于普通的寒士,如薛惇就“坐无完席”了(谢国桢《两汉社会糊口概述》,陕西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汉朝还未在室内设平暗之类天花,为制止梁尘沾衣,多在床顶上悬承尘。《释名?释床帐》承尘,施于上,以承灰尘也。”承尘别名帟。《礼记?檀弓》郑注帟,幕之小者,以是承尘。”《周礼?幕人》先郑注帟,平帐也。”则承尘原是平张于床上的小幕。东汉时,如成都出土的传经画像砖上所见者,讲学的经师所坐高床上之承尘,已绷在带格子的木框上,具有向平棊过渡的趋势了。是以,这时的承尘是室内相对牢固的设备,常日不常挪动,如《后汉书?雷义传》记雷义回绝受金,但“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
平悬于室内用以防尘的是承尘,直立于室内用以挡风的则是屏风。屏风是一件独立的家具,与从属于床的屏扆分歧。《史记?孟尝君传记》中曾提到屏风,申明战国时已有此物,汉朝更加风行(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219、2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