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何以红尘怨 > 一世恋空背景资料之镇河塔

我的书架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至宣德三年(1438年)的44年间,今宁夏当代汗青名城——灵州城,因水患而“城凡三徙”。新灵州人一方面主动管理黄河水患;另一方面,也修建了镇河塔,以“镇”黄河水患。

闻名中国古修建学家罗哲文和柴福善编著《中华名塔大观》中,清康熙灵州镇河塔,是支出书中的244座中华名塔之一。

1.建塔背景

书中未发明有第二座镇河塔。网上搜刮沿黄都会也没有第二个镇河塔,是以今宁夏灵武镇河塔是沿黄都会独一镇河塔。清康熙灵州镇河塔,属于一座风水塔。另一名闻名古修建学家张驭寰《中国风水塔》一书,把宁夏灵武镇河塔列入为天下独一的一座沿黄河都会以“镇河”定名的风水塔——镇河塔。

2.汗青沿革

明朝工部尚书、驻守灵州的河东道张九德《新筑灵州河堤碑记》指出:“灵州阻河而城,其西南当河道之冲。复趋而北,可十里。每夏秋湍激,受害不啻,虽秦、汉二渠溉田至数千顷,而利与害错,其侵城实甚。”申明滨河而建的古灵州,既收黄河之利,也受黄河之害,这害就是黄河水众多改道不竭“侵城实甚。”张九德接着指出:“洪武甲子(洪武十七年即1384年)迄今(今即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年),城凡三徙,皆以河故。”张九德进一步确证朱栴所说故址在今吴忠市境内的古灵州,在明朝初年洪武十七年(1384年)至宣德三年(1428年)的44年中,曾三次迁徙,由今吴忠市第三次迁徙,迁至本日的宁夏灵武市。古灵州汗青在新灵州城持续持续。是以,本日吴忠市与灵武市,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城离城相距独一30里(15千米),一说34里(17千米) 不管在经济、文明、民风、风俗、民族等各方面,都不异,两市均为回族聚居市,回族人丁均超越或靠近全市人丁的百分之五十。两市群众说话均属“吴忠方言”(吴银官话),两市大众很多家乃至都还是亲戚。以是,吴忠与灵武,都源于一个古灵州,都是古灵州的担当者,都具有古灵州的光辉汗青和文明。

——节选自《百度·百科·镇河塔》

据康熙年间《重修镇河塔碑记》(康熙六十一年立)记录: 镇河塔始建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塔与寺,同时完工。塔建于寺内,寺在塔四周。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灵州产生地动,塔身被震裂。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再次产生特大地动,镇河塔连同寺庙塌为一片废墟。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原地重修,因比年天然灾害,粮食欠收,财力艰巨,三年间塔身仅建起三层便中道而止。颠末10年筹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3次完工再建,直至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用时20年,终究建成本日镇河塔。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处所名流许相称人提出“无下殿不敷壮观”,建议修下殿。经多方募化,两年后又在上殿劈面顺次建成中殿、下殿。1935年后,又在塔身四周别离建起一座八卦亭。当时寺院占地30亩,围墙高两丈,墙外有一丈多宽的护寺河,河两岸莳植树木。1963年,镇河塔被区群众当局公布为第一批古修建“重点文物庇护单位”。“**”期间,镇河塔寺院及围墙全数被裁撤,寺院表里树木全数被砍光,护寺河也被填平。

中国当代,黄河道经之地,既得黄河之利,同时,也受黄河众多之害。对于水患,当代人想尽很多体例,起首是管理黄河,疏导河道,同时,也出于科学,用风水修建,来“镇、“压”黄河水患。比方,沿黄河很多城都有镇河牛,如当代黄河的闻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就有唐朝开元黄河铁牛;宁夏青铜峡1950年发明唐朝黄河铁牛。沿黄河都会镇河的“铁牛”很多记录,但,“镇河”的塔,至今发明的只要清康熙灵州镇河塔。

推荐阅读: 不舔女神后,追上同桌她慌了     傲娇学霸从良记     在下掌门     都市之君临天下     全世界只有我没有异能     大主角之无限分身     三国女神攻略     不婚不散1     香伴星神路     大明小官人     逍遥小村长1     捣蛋宝宝:制服总裁爹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