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78章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

我的书架

帝曰:阳明何谓也?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何如?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炽热受邪,芥蒂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民风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抱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岐伯曰:以是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分至何如?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不足折之,不敷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请言其制。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善。治之何如?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帝曰:何谓逆从?

帝曰:愿卒闻之。

帝曰:厥阴何也?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炎热也。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何如治?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气候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就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六合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推荐阅读: 完蛋!我被七个绝色师姐包围了     风流太子爷     王国在我脚下     吞天剑神1     喜欢你我说了算     国民校草求抱抱     重生之大帝归来     极品吴掌柜     帝国甜宠:首席的秘密恋人     快穿之锦绣荣华     爱你至死不渝     大周极品纨绔公子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