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懒洋洋地向他开炮了:“重光为主公成大业之砥柱,亦与主私有相识相知之恩德,曾同骑共乘,并坐幄席,亦抵足而眠,推心置腹,既是出运营策之良臣,更加难能宝贵之知主公者也。汝有所不知,初闻重光于肃军罹难,众疑性命已失时,主公悲入肺腑,怜惜至深,后更是为枭肃贼,百里奔袭,方报仇雪耻,以后一蹶不振,此有目共睹,方见汝躯体有伤,感同身受,怒出五脏,刻不容缓去鞭挞肃尸。”
而见他睚眦必报至要将这好歹有过保举之情的同亲挫骨扬灰的境地,不免心有戚戚,觉他气度狭小,行事严格,不慈不容。
燕清干笑,正欲辩白几句,贾诩就萧洒以羽扇一拦,截住他话头,接着说完:“现在失而复得,于主公而言已是一偿朝思胡想之盛愿,怎会无端非难?怕是今后决计不容重光单身犯险。是以诩胆敢断言,这顿军棍任何人都挨得,唯重光绝对与之无缘。”
他叛主虽恶,业遭吕布亲手制裁,落入旁人眼中,终归只是吕布军内的胶葛反面。
吕布嫌恶地皱眉道:“叛贼已清除,还翻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旧账何为?何况肃那小儿狼心狗肺,又怎怪获得先生头上?”
燕清:“……”
转眼就被极度护短的吕布给亲眼印证了本身所说,贾诩乐呵呵地睨了神采怔楞的燕清一眼,回道:“倒是主公听岔了,只是重光深愧未能妨阻肃叛,欲自请受罚,诩正要劝止一二。”
燕清这回是真有些不解了:“不知文和此话从何提及?”
吕布先是一愣,不怒反乐,燕清内心不由格登一下,直道坏了。
贾诩却连眼皮都不带抬的,涓滴不受威胁,凉凉道:“重光大可宽解,以诩之见,实乃多虑矣!”
难怪吕布最后俄然改口承诺,这绝对是贾诩私底下给吕布出的折中之策,两人倒是默契地耍起了心机,顺利把他给蒙混畴昔了――这那里是铜心实木的军棍,明显是经心染了色,又密密扎好的布条!
当初罪大恶极的董卓伏法,尸身遭拖至街头,脂膏点灯,过往百姓无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作泄愤,更是无人不鼓掌称快。
因而,即便吕布和贾诩表示出极大的反对,燕清内心挣扎了一会儿,仍然一意孤行地决定认罚,并且为了不华侈这以儆效尤的大好机遇,还要当众挨打。
秋后算账的借主就在这好整以暇地坐着,燕清两相对比后,深觉豪杰不吃面前亏,不管有效没用,先服个软告饶再说,便端方地向他行了一礼,诚心道:“盼文和大人大量,请恕清之过。”
燕清别无他法,只好全程阐扬演技,每挨一下布条,就装模作样地痛呼几句,倒感觉时候非常冗长,好不轻易才把这顿‘军棍’给挨完了。
不过是聪明如狐、又油滑狡猾的贾诩看出他的职位被吕布捧得超然,不想触主公霉头当碰那逆鳞的出头鸟罢了。
燕清却不敢苟同,他也不以为贾诩虽帮着摆脱,就代表其至心认同这个主张。
打上去倒是看着势如万钧,极其唬人,把高台下看不清楚的兵士们看得噤若寒蝉。
趁着吕布亲点几十号亲兵去践尸的事未传开,百姓虽见其浩浩汤汤地驭马出城,却不知其之去处时,燕清当机立断,并不将小事化无、装点承平,而是反其道而行地派出以张辽为首的三员将领,各率百来号人,大张旗鼓地出城去打扫一圈在城外浪荡的贼寇,如此吕布的泄愤之举天然被曲解成了体恤百姓,亲身充当剿贼前锋的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