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林逸来讲,既然来到了这里,天然不会去买大陆版的书,只会挑一些本身感兴趣的港台版图书。
林逸开端利诱了,这本书为甚么这么贵啊?除了港版,绝版,印量少,董桥题签外,书的内容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莫非说现在书话著作真的已经炒作到了如许的地步?
比如说黄裳最驰名的《锦帆集外》,民国出版署名毛边本,曾以8888元的价码成交;《珠还记幸》,2006年出版的署名本,限量100册,则以3500元的价码成交;《旧戏新谈》,1948年开通书店署名本,2800元成交;除此以外,黄老的《来燕榭书跋》,《前尘梦影新录》,《榆下平话》,《劫余古艳》,以及一些批评集等,只要有了黄老的署名,那就都成了黄裳迷们追捧的宝贝。
这家旧书店,全名是“神州图书文玩有限公司”,林逸一出来就看到很多“文-革”的物品摆放在店内,像甚么大幅的主席织锦画像,毛林握手的摆件瓷器,太祖语录等等,让人一眼看到,就堕入红色的陆地,还觉得身在本地,而不是香港。
晓得吗,董桥牛各种版本的署名旧作,现在每本上万,比如香港1977年出版的《双城杂记》,不久前刚以9800元的价码成交。牛津初版本《畴前》,董桥先生署名、钤印、题字,则拍卖到了10010元。更令人吃惊的是,即将在2012年出版的董桥先生亲笔题跋枣红真皮封面《董桥七十》,附送作者署名藏书票,则已经被炒到了25380元的价码。书还未出,已猖獗如此,董桥粉丝尚且至此,黄裳迷们也就情有可原了。
很快林逸就相中了一本书,倒是香港波文书局,1973年出版黄俊东的《书话集》,硬装版本,品相九品朝上。
如何会如许?这不是香港书店么,如何会有大陆出版的书。不过很快林逸就明白了,这家旧书店做的就是旧墨客意,人能够分地区,书倒是不分的,特别册本具有很强的天然畅通性,香港与大陆现在又这么的干系密切,在这里看到大陆出版的书,也就没甚么希奇了。
香港明窗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猎书小记》,封面有齐白石作“夜读图”,初版本仅印5000册,最低1500元出。
……
林逸打量完书店四周,就内心炽热地凑到那些书架前,去细心看那些书。现在的他,如同童话故事里的阿里巴巴,初入宝库,对甚么都感到诧异和欣喜。毕竟琳琅满目都是港版书,这在本地绝对是难以设想的事情,在本地,想要见到一本港版或台版书,比见大熊猫还难。
纵观上面令人难以置信的出售代价,就会发明,这些书除了一些比较老旧外,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署名本。
林逸笑笑,说没干系,本身也是半路削发,对这方面体味很少。
不过与林逸设想的分歧,看那些书架上的册本,全都按分类安排,非常整齐,便利查找,而在很多港版书中间,竟然也异化着一些简体字的大陆版。
那意义是这书已经不会再有了,属于珍本。
两个字---短长!(未完待续。)
起首,林逸他一眼就瞥见了一本香港三联版黄裳的《晚春的行旅》,非常让他欣喜和欢畅了一下,要晓得,现在黄裳在“旧书界”大名鼎鼎,被誉为海派作家硕果仅存的“泰山北斗”,论身份论职位,更是和港台学者董桥,被誉为当今文坛两大绝世妙手,素有“北黄裳,南董桥”之称。
只如果黄老的著作,几块钱的,几十块钱的,只要加盖了他的署名,那就翻价百倍!